7月24日,第二屆銀川市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暨企業服務環境提升推進大會在銀川召開,進一步提振民營經濟發展信心,優化企業經營環境,激發市場活力和社會創造力。
近年來,銀川市堅持把促進民營經濟發展作為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的強力支撐,在民營企業遇到困難的時候給予支持,在民營企業遇到困惑的時候給予指導,截至2023年底,全市在冊經營主體達到39.4萬戶,同比增長8.28%,民營企業12.8萬戶,每千人擁有經營主體133.62戶,達到全國中上游水平。
聚焦“三都五基地”主導産業,聚力“兩地五中心”發展方向,上線運行“政策通”惠企移動服務&&,歸集線上線下政策數據,實現惠企政策一口受理、精準推送、直達快享、免申即享。2023年全市民間固定資産投資佔比達64.4%,高於全國14個百分點。
圍繞葡萄酒、奶産業、畜牧業等“六新六特六優”産業開展“一件事一次辦”試點,開展“電子營業執照政務服務領域跨部門應用”試點,獲自治區工程建設項目全生命周期數字化管理十項改革試點。全面推行出口退稅“無紙化”網上申報,“不見面開標”試點電子化交易率已達97%以上,不見面開標率達99%。全市數字經濟規模超950億元。
依託市民大廳,打造企業服務導辦中心和企業服務大廳“1+1”聯動服務格局,日均辦理企業准入準營服務800余件,給予企業家機場貴賓、景點暢游等禮遇服務千余次,化解企業訴求356條,追回獎補資金、工程款2665萬元。
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突出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全市R&D投入強度超過2%,科技研發投入穩居全區首位,成功入選2023城市營商環境“創新城市”榜單,獲評批“科創中國”創新樞紐城市。國家高新技術企業達到280家、各類創新&&達到500家、人才資源總量達到55萬人、建成全球單體規模最大的單晶硅棒和工業藍寶石生産基地,光伏産業綜合産能領先全國。2023年全市民營企業進出口額93.54億元,佔全市比重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