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鳴翠湖繪荷、在軍博園游覽銀川艦、在賀蘭山和岩羊、在六盤山體驗2.5公里紅軍小道……”隨着暑期游來臨,寧夏各景區吸引了全國各地的研學團隊前來“打卡”,學生們在自然田園、特色景區景點、非遺技藝中研有所得、旅有所樂、行有所獲。
連日來,由寧夏回族自治區文化和旅游廳主辦的“行走寧夏”2024年寧夏文旅融合高質量發展主題宣傳活動採訪團走進景區、非遺傳承基地、文博場館等感受研學旅游的魅力。
“老黑,下來吃糧了!”在銀巴古驛研學點,隨着岩羊司令的一聲呼喚,近百隻岩羊從各個山頭跳躍着走向人群,學生們近距離觀察岩羊、與岩羊合影互動,深入了解賀蘭山自然生態保護成果。
“好神奇呀,岩羊竟然能聽懂人類對他的呼喚,從四面八方趕到這裡來,我拍了很多和岩羊的合影發給家人看。”和弟弟一起來賀蘭山國家森林公園研學的莊麗麗説。
作為全國首批科普教育基地,賀蘭山國家森林公園結合景區特色推出了科普、生態、星空等主題研學産品,開展了森林探險家、“岩羊奇遇記——喊羊專班”、和植物一起去旅行等研學活動,今年上半年吸引研學團隊300余批次。
對於景區講解員王旭蓉來説,每年接待的研學團隊數不勝數,今年47輛旅游大巴車載着千余名寧夏各大院校大學生在景區開展生態研學體驗之旅的景象雖然已經過去了一段時間,但學生們參加完研學活動後,紛紛表達熱愛賀蘭山的激動場景仍歷歷在目。“我們在講解的時候結合學生的年齡特點,不斷更新講解內容,讓研學的學生來這裡能真正收穫知識、拓寬視野、豐富見解。”王旭蓉説。
寫荷、繪荷、了解荷的成長過程,鳴翠湖國家濕地公園打造的夏季主題研學項目“一顆蓮子的旅行”,讓學生更好地了解自然、親近自然。目前,景區依託濕地、生態、觀鳥等共開發了13門研學課程,吸引了寧夏本地以及陜西、成都等地研學團隊的體驗。
“通過制定完善的研學接待服務體系,持續開發研學新産品等方式,鳴翠湖上半年接待研學團隊與去年同期相比增加了200%。”銀川文旅集團鳴翠湖生態旅游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李佳説。
“銀川艦作為我國第一代導彈驅逐艦,它見證了我國海軍從無到有、從弱到強的輝煌歷程……”7月11日,銀川黃河文化軍事博覽園講解員劉子煜帶領來自中衛市海原縣甘城鄉的46名孩子邊參觀銀川艦邊介紹。園區裏展示的銀川艦、動力潛艇以及百餘件武器裝備等,讓孩子們既新奇又喜愛。
寧夏工商職業技術學院駐甘城鄉雙井村駐村工作隊第一書記張海洋是這次研學活動的組織者,他説:“園區軍事特色濃郁,講解員的講解很專業,引導很有趣味,不僅是孩子們,連我都很受教育。”張海洋介紹,他帶領研學的孩子們先後去了閩寧鎮、寧夏博物館、地質博物館等地,所到景區景點的專業講解、貼心服務以及新穎的文創産品都讓研學的孩子們學有所獲。
暑期以來,從各地來到銀川黃河文化軍事博覽園研學的團隊絡繹不絕,“我們目前打造了以‘海陸空’為主題的4種特色研學活動産品,創造更具吸引力的倣照軍事基地式實景研學課程,讓學員在參與研學游的同時能夠獲得知識、鍛煉技能,培養正確的價值觀。”銀川黃河文化軍事博覽園綜合部部長劉麗丹説。
不僅是團隊研學,親子研學也很受歡迎。在銀川市西夏區非遺麻編傳承基地,麻編非遺傳承人張璟最近忙得不亦樂乎,她介紹説,近期來研學的團隊、家庭較多,這兩天除了正常接待研學的團隊,還在為即將到來的一個山西研學團隊做課程細節的準備。
在寧夏賀蘭山上、六盤山下、大漠星河裏、文博場館中,一批批研學團隊在這裡了解自然、學習歷史、解讀寧夏。寧夏各地立足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特色的優勢資源,持續創新研學産品、升級研學場景,研學旅游産品的旅游吸引力不斷提升。自治區文化和旅游廳推出的4條精品研學游線路、22條紅色旅游精品線路,為鄉村、紅色主題研學團隊提供了更多的選擇和體驗。4條精品研學游線路還入選了“鄉村四時好風光——鄉村是座博物館”全國鄉村旅游精品線路。寧夏各地旅行社也積極開發了沙漠研學、觀星研學、紅色研學、科技研學、鄉村研學等主題研學産品和線路,吸引全國各地研學團隊來到寧夏,讓研學游團隊在這裡真正感受到研學“游”到研學“優”的游有所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