産業振興是實現鄉村全面振興的基礎和關鍵,農民群眾增收致富離不開産業的高質量發展。2022年以來,中衛市海原縣因地制宜調優産業結構,制定“綠色農業産業+鄉村旅游”特色化發展計劃,搶抓中央彩票公益金項目建設,依託關橋鄉、西安鎮革命老區資源稟賦、産業發展、生態環境、紅色文化等要素,實施産業增收、公益性基礎設施配套、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等3大類建設項目,不斷壯大肉牛養殖、特色種植、全域旅游三大富民産業,奮力繪就鄉村振興新畫卷。
提質增效 特色種植業鼓起農民錢袋子
沿着關麻路放眼望去,一排排整齊的塑料大棚在陽光的照射下分外搶眼。大棚裏,農民們沿着田壟正在種植甜瓜種苗,一派繁忙景象,眼前“寸土寸金”的大棚就是當地群眾收入的主要依靠。
海原縣高起點調優産業結構,投資中央公益性彩票專項資金3480萬元,建設農業設施拱棚2585座(約2000畝),改造育苗棚2座,帶動種植戶1500戶,實現年總收入1158萬元,戶均增收5000元。投入示範區建設整合資金326萬元,實施高效節水灌溉工程項目5個,打造4.2萬畝高效節水灌溉農田,為産業發展提供充足水源保障。
同時,成立“砂甜寶”等專業合作社10余家,建立“拱棚甜瓜技術推廣服務站”,安排“田間地頭土專家”,幫助種植群眾解決生産管理、病蟲害防治中的技術難題,實現科技服務“零距離”。成立寧夏藝恒農業有限公司,對接華潤集團、杭州明康匯生態農業集團等多家企業開設本地農産品專櫃,在大型電商平台開設旗艦店,拓寬線上線下銷售渠道。
擴規提質 優勢養殖業拓寬農民致富路
走進寧夏康園養殖專業合作社,一頭頭膘肥體壯的高端肉牛圈養在標準的牛舍裏,近20個工人在30余間牛舍裏來回穿梭忙着給牛添料加水、清掃圈舍。
依託資源、氣候、養殖基礎、區位優勢等,海原縣緊盯國家和寧夏産業政策導向,謀劃“示範鄉+示範養殖場”肉牛産業發展布局,推動牛産業發展擴規提質。投資中央彩票公益項目整合資金1670萬元(社會融資),擴建麻春村康園肉牛養殖場,建設養殖圈棚12座,引進高端肉牛2000頭,帶動周邊農戶300余戶(脫貧戶75戶),先後資助大學生近百人。投入中央彩票公益性專項資金200萬元,實施良種牛産業補貼項目和養殖業扶持項目,助力示範區高端肉牛産業高質量發展。
按照“合作社+基地+社員”的規範化管理、産業化經營模式,提高肉牛的良種率和基礎母牛的繁殖效率,做大做響種子牛繁育品牌。構建“鄉肉牛工作站+村養牛合作社+養牛專業戶”利益聯結機制,聘用農戶入園,圍繞養殖全程技術服務和秸稈收集、加工、貯運及飼料、獸藥投入品採購等,提供技術支持。
輻射帶動 “紅色+”增添全域旅游新動能
海原縣深挖關橋堡會議遺址、紅軍井、烽火&等紅色文化旅游資源,依託海原華潤希望小鎮,建成紅軍西征展廳。2022年投入示範區整合資金400萬元,建設紅色文化長廊、長征體驗路,讓游客了解“關橋堡會議”背後故事,打造“有紅色資源可看、有革命故事可講、有振興前景可期”的紅色美麗村莊。
發揮輻射帶動作用,將紅色旅游與鄉村旅游、生態旅游等在內的旅游産業融合發展,形成“梨花谷-紅色小鎮-萬畝紅柳-古村落-拱棚甜瓜示範基地-硒甜瓜良種繁育基地”全域精品旅游線路。關橋鄉關橋村、方堡村分別入選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和寧夏特色旅游村。
綜合治理 齊參與凝聚鄉村建設大合力
海原縣按照“突出重點、綜合治理”的原則,不斷提高農民群眾生活質量,增強農民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緊盯示範區建設中基礎設施和人居環境的短板弱項,投入資金927萬元,用於人居環境改造提升項目,集中打造環境整治示範村,“建”出美麗。投入150萬元用於項目區環境治理,集中發力,“治”出潔凈,開展全民性建設和管理,打造“乾淨村落”專項行動成果樣板,推動“點上開花”向“面上結果”提升。落實農戶房前屋後、門前“三包”責任制度,推行農村人居環境“紅黑榜”“積分超市”激勵機制,選樹“美麗庭院”“美麗家庭”,引導群眾主動參與到環境衞生整治工作中來,切實做到人人參與、齊抓共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