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家嘴頭遺址發掘將寧夏新石器文化年代提前近千年
證明新石器時代寧夏南部地區已進入早期中華文化圈
12月18日,記者從寧夏回族自治區文化和旅游廳(文物局)獲悉,近年來,寧夏圍繞“考古中國——河套地區聚落與社會研究”項目,開展了一系列主動調查和發掘工作,基本建立起寧夏考古新石器時代文化序列。同時,在隆德縣周家嘴頭新石器遺址的考古發掘,將寧夏的新石器文化年代從距今5000年左右提前了近千年。
據了解,在“考古中國——河套地區聚落與社會研究”項目中,寧夏地區以周家嘴頭新石器遺址考古為主要內容。自2017年至2021年,經過系統的考古發掘,在周家嘴頭遺址發現了豐富的仰韶文化遺存,包含仰韶文化早、中、晚三個時期。仰韶文化是我國最早被確認的新石器時代文化之一,周家嘴頭遺址仰韶文化早、中期遺跡在寧夏首次發現,將寧夏新石器文化年代提前了近1000年。在考古發掘中,還發現36座仰韶文化晚期陶窯,表明周家嘴頭遺址在仰韶文化晚期是一個專門制陶的手工業性質聚落。
根據周家嘴頭遺址發掘情況,寧夏文物考古研究所又對南華山區域、羅山區域進行了大規模考古調查,進一步了解這兩個地區新石器文化的性質和分佈狀況。南華山地區的文化主體是菜園類型文化,羅山地區則包括仰韶和齊家兩個時期的文化遺存,對研究仰韶文化和齊家文化在寧夏中南部地區以及隴東、陜北地區的傳播具有重要意義。
此外,在對隆德沙塘北垣遺址的3次主動性考古發掘中,出土了近千件陶器、石器、骨器等文物,以及大量陶器標本。通過分析,發現以沙塘北垣遺址為代表的遺存是一種全新的考古學文化遺存,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寧夏文物考古研究所把這類新遺存暫時命名為“沙塘北垣類型”。
“通過對周家嘴頭遺址的發掘,證明寧夏南部地區是仰韶文化的重要分佈區域之一,也證明在新石器時代,人類活動的足跡就已遍佈寧夏南部地區,當時的中華文明已經傳播並影響到這裡,使這裡進入了早期中華文化圈。”自治區文化和旅游廳文物保護與考古處處長張玉説,目前,我區考古已建立起“仰韶文化早期—仰韶文化中期—仰韶文化晚期—馬家窯文化—菜園類型—沙塘北垣類型—齊家文化”的新石器時代文化序列。(記者 王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