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日,從沿黃生態經濟帶地下水資源開發利用與生態環境保護效應調查評價研討會獲悉,由寧夏自治區地質局水環院實施的沿黃生態經濟帶地下水資源開發利用與生態環境保護效應調查評價項目取得系列新成果。
會上,地質局水環院有關項目負責人匯報了沿黃生態經濟帶地下水資源開發利用與生態環境保護效應調查評價項目取得的重要成果。該項目立足黃河流域寧夏段水資源短缺以及水環境、水生態問題的特殊性、複雜性,重點圍繞地下水循環演化及其對地表生態系統的影響,地表生態環境良性循環等方面,開展了一系列的積極探索。經過四年的實施,建成了寧夏首個水與環境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查明了沿黃生態經濟帶典型地段水循環轉化特徵,論述了地下水在維持寧夏北部綠洲生態平衡中的關鍵作用,構建了地下水生態功能的多維臨界指標體系,開展了地下水位預測和水資源優化配置研究,形成了一系列支撐水資源合理開發利用及湖泊濕地保護建議的成果。
會議邀請了中國工程院院士武強、中國地質調查局水文地質環境地質調查中心主任文冬光、中國地質科學院水文地質環境地質研究所所長侯春堂等國內十余名水工環地質領域專家學者參加。武強院士對此次成果給予了肯定。他&&,銀川平原作為一個獨立的水文地質單元,具有重要的研究意義,建議從水資源開發利用、生態環境效應分析與生態環境保護等三個層面對成果進行進一步凝練,從定性到定量,進一步評價水資源量,明確地下水資源用途,挖掘非常規水等方面的利用潛力。
下一步,自治區地質局水環院將進一步強化成果凝練與轉化應用,從水資源角度提出沿黃生態經濟帶生態環境建設合理化建議,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美麗新寧夏貢獻地質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