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處理好農民與土地的關係,避免土地流轉掠奪式耕種,實現高效益規模化種植,切實增加農民收入。近年來,固原市西吉縣在火集村探索“聯産單幹”模式,走出了鄉村産業振興新路子。
“零散種”變“規模種”,解決蔬菜種植碎片化的問題。
火集村“兩委”牽頭提出了以村集體為“紐帶”,聯合産業、分戶到人、統一規劃、統一管理、統一營銷,聯農帶農發展可持續致富産業。通過召開村民代表大會,動員每位村民代表負責做好15戶農戶的宣傳工作,以村“兩委”信譽及村集體資産做擔保,引導群眾自己的地自己種,聯合起來發展冷涼蔬菜産業。如今,全村冷涼蔬菜面積發展到2800畝,聯産戶由134戶發展到198戶,常住戶參與率達100%。
“各自管”變“統一管”,解決農産品品質不一的問題。該村整合利用各類資金,修建沙化生産道路7.5公里,鋪設引水管道3公里、滴灌帶420畝,建設22千瓦水泵4個,盤活利用水壩閒置水資源,把旱地變為水澆地,將服務延伸到田間地頭,打造了千畝高山冷涼蔬菜種植基地。村集體派人在西安考察學習引進一年兩茬技術,在春小麥采收後,組織農戶搶種白菜苗,380畝春小麥實現了3天采收、3天翻耕、3天種植,全部種上了白菜苗,搶上了農時,在寧夏南部山區率先實現了一年兩收。
此外,村集體根據種植情況,帶動農戶合作科學種地,實現標準化種植。種植管理環節遇到疑難問題,由村“兩委”&&農業技術人員到田間地頭進行現場指導,幫助農戶解決不會種、不會管的問題。
“隨意賣”變“搭夥賣”,解決好東西賣不上好價錢的問題。“聯産單幹”模式實施後,村“兩委”組織11名銷售代辦、5個本村合作社到全國各大蔬菜交易市場收集信息,及時把握市場行情,根據各地需求,統一規劃種植品種和面積,有效規避市場風險,讓好東西能賣上好價錢。在遇市場行情較差、市場價低於成本價時,根據“聯産單幹”協議,由村集體合作社按照成本價進行兜底收購,統一外銷,解決農戶賣菜難的問題,確保農戶不虧本。遇自然災害時,村黨支部第一時間評估災情損失,村集體籌款免費提供農資,組織群眾補栽補種。
“老闆富”變“老鄉富”,解決富了老闆窮了老鄉的問題。隨着聯産規模的不斷壯大,該村集體收入也“水漲船高”,2021年村集體收入23萬元,2022年27萬元。在增收的同時,尊重農戶“多幹多得”願望,鼓勵“自己的地自己種”,穩定農戶與自家地的感情,增強增收致富信心。此外,火集村“聯産單幹”模式吸引了不少在外地務工、創業的青年回鄉就業,在家門口發展冷涼蔬菜産業。近2年,火集村回鄉務農青年近40人,村集體力量明顯壯大村容村貌煥然一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