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風正勁 揚帆新征程——寧夏大學以高品質綜合改革精準對接美麗新寧夏建設
2022-07-05 15:26:00 來源: 寧夏日報

  教育是國之大計、黨之大計。辦好高等教育,事關國家發展和民族未來。

  近年來,寧夏大學秉承“為黨育人,為國育才”初心,以建設西部一流大學為目標,堅持走高品質發展之路,因事而化、因時而進、因勢而新,高品質推進綜合改革,努力使學科專業與自治區産業需求精準對接,人才引育與産業發展精準對接,科技創新與戰略需要精準對接,學校人才培養品質穩步提升,師資隊伍建設成效顯著,科研創新能力持續增強,合作交流空間拓展明顯,服務地方能力有效增強,基本綜合保障更加有力,各項事業進入更為良性的發展軌道,學校高品質發展與美麗新寧夏建設精準對接,馳而不息為自治區經濟社會發展貢獻更多的力量。

  實施九項改革 辦學水準邁上新臺階

  “到2025年,把寧夏大學建設成為區域特色鮮明、服務地方能力突出的西部一流大學。”

  2019年,寧夏大學第七次黨代會鮮明地提出這一奮鬥目標,並確立了以“三全育人”為核心的育人主線和以“雙一流”建設為核心的“部區合建”發展主線,自覺把“努力建設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品質發展先行區中展現寧大作為,為建設經濟繁榮民族團結環境優美人民富裕的美麗新寧夏作出貢獻”作為使命責任。

  使命光榮,責任在肩,奮勇爭先,篤行不怠。

  3年來,寧夏大學堅持以綜合改革促進高品質發展,不斷增強創新活力,激活內生動力,提升治理能力,提高辦學水準,學校內涵發展、高品質發展取得了明顯成效,各項事業邁上了一個全新臺階。

  推動依法治校制度改革,做好頂層設計,綱舉目張,修訂完善黨委領導下校長負責制的議事規則和配套制度,堅持民主集中制,健全“三重一大”配套制度,積極探索以黨委領導、校長行政、教授治學、民主管理為基本框架的現代大學治理結構。

  推動人事制度改革,實施人員總量控制,通過科技創新特設崗,新引進博士特設崗解決了專業技術人員高級職稱多年未能聘任問題,探索實施了教職工備案編招聘和勞務派遣用工新模式;修訂績效工資考核分配辦法,對管理人員、專業技術人員和工勤人員實行崗位分類考核,完善以實際貢獻為導向的分配機制,充分調動了教職員工工作積極性,激發幹事創業激情。

  推動幹部選任制度改革,通過領導班子換屆、幹部調整配備,切實推進領導幹部能上能下,為選拔任用優秀年輕幹部創造更多機會,全力營造幹部主動作為、幹事創業的良好氛圍,一報告兩評議結果連續3年提升,群眾認可度越來越高。

  推動學科專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結合自治區産業發展結構和布局,及時調整學科專業布局,食品與葡萄酒學院、材料與新能源學院、生態環境學院、文化旅遊學院、民族與歷史學院、法學院等一批與自治區重點産業直接關聯的教學單位組建成立,為自治區産業發展提供有力的人才供給保障。

  推動教育評價改革,深化改革黨委工作評價、學校評價、教師評價、學生評價、用人評價等辦法和標準,堅決破除“五唯”頑瘴痼疾。

  推動教學科研單位融合改革,曾經獨立設置的13個科研單位全部與教學單位實現了融合發展,徹底結束了科研單位獨立設置的歷史。

  推動管理體制機制改革,中衛校區實現“差異化發展、實體化辦學”,並納入一本統一招生,結束了寧夏大學二本招生的歷史;獨立設置審計處,組建學工委、科學技術研究院等機構,探索扁平化管理模式,建立運作高效的管理運作機制,提高大學治理體係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準。

  推動學生管理運作機制改革,成立學生工作委員會、本科生院、博雅書院,通過“大學工”“書院制”實現“一站式”綜合管理,探索學生社區綜合管理服務新模式。

  推動後勤改革,成立後勤保障部,大力推動後勤勞務派遣用工,積極引入後勤社會化服務機制,管理和服務更加有效,教學和科研聯繫更加緊密,與自治區經濟社會發展需求更加銜接,社會服務功能更加凸顯。

  教學科研融合 服務社會凸顯新價值

  7月1日,寧夏大學國際交流中心會議中心氣氛莊嚴熱烈。當日,集中為民族與歷史學院、生態環境學院、材料與新能源學院授牌。這是寧夏大學辦學史上的一件具有裏程碑意義的大事,它標誌著寧夏大學結束了科研單位獨立設置的歷史,迎來了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平臺融為一體、教學科研融合發展、學科專業布局更加優化的高品質發展新階段,全面開啟了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和“三區建設”的新篇章。

  本次授牌的3個學院,都是教學科研單位融合發展的新學院。

  生態環境學院是統籌西北土地退化與生態恢復國家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生態學學科師資、實驗室和所有學術資源,整合環境工程研究院和原資源環境學院環境科學係環境科學與工程相關專業的師資、專業、實驗室組建而成。

  材料與新能源學院是以寧夏光伏材料重點實驗室為基礎,統籌物理與電子電氣工程學院、化學化工學院及校內其他單位相關學科(專業)師資、專業、學科力量組建而成。

  民族與歷史學院是以寧夏大學中華民族共同體研究院、西夏學研究院(民族學與文化旅遊産業研究院)、回族研究院、人文學院歷史係為基礎組建而成。

  “三個學院的成立,是主動適應高水準科技創新與高層次人才培養密切結合這一高等教育規律的必然選擇,是走內涵式發展、高品質發展之路的必然選擇,也是實施學科專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必然選擇。”寧夏大學負責人説。

  惟進取也,故日新。

  寧夏大學以設立教學科研單位融合發展的新學院路徑,探索出在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中找準定位、體現價值的新天地,始終把學校的發展與地方、與企業進行深度融合,充分利用地方的政策“紅利”和企業的資源優勢,在互利共贏中謀發展,求突破。

  2020年7月24日,寧夏大學葡萄與葡萄酒研究院(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和食品與葡萄酒學院融合院係合並,成立食品與葡萄酒學院。兩年來,學院與百瑞源、西夏王、西鴿酒莊等企業合作,圍繞葡萄酒、枸杞等特色産業,打造産教研融合標桿。對接自治區重點産業高層次人才培養需求,挂牌成立了寧夏大學葡萄與葡萄酒現代産業學院、枸杞現代産業學院。獲批國家和自治區“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獲批國家級一流專業建設點、葡萄與葡萄酒工程專業獲批自治區級一流專業建設點。凝練出7個科研團隊,獲批國家基金7項,組織實施2個教育部“新農科研究與實踐”項目。

  生態環境學院自成立以來,圍繞區域生態環境問題積極對接自治區生態環境類企業、行業及地方政府,搭建了自治區內生態學相關領域的交流合作平臺。依托寧夏生態學會,與自治區生態環境類16家企業在寧夏寧苗集團生態技術研究展示中心成立了寧夏生態環境校企聯盟,與寧苗生態集團在涇源縣新民鄉燕家山基地聯合共建“六盤山區生態係統野外科研與教學綜合試驗基地”,共同開啟校企聯盟新篇章。

  謀無主則困,事無備則廢。

  當前,寧夏大學堅持目標導向和問題導向,做到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謀劃、戰略性布局,積極將科學與技術發展研究院建設、大學科技園建設、本科教育教學審核評估、對外合作交流等工作一體推進,力求各項重點工作的推進落實始終圍繞學校高品質發展這一根本目標。

  實施“六大行動” 推動各項事業取得新突破

  2022年是“十四五”承上啟下的關鍵之年。站位新起點,“應該如何準確把握國家對高等教育的戰略規劃和自治區對寧夏大學的戰略需求,在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中找準定位、體現價值?”是每一位寧夏大學建設者要回答的“必答題”。

  “作為地方性綜合大學,寧夏大學在服務寧夏地方經濟社會發展中承擔著不可推卸的責任和使命。這既是自治區對我們的要求,也是學校高品質發展的不竭動力和強大助力。”寧夏大學負責人説。

  以“一張藍圖繪到底”的奮鬥姿態,緊緊圍繞自治區第十三次黨代會的安排部署,聚焦重點,主動服務自治區經濟社會發展,大抓發展、抓大發展、抓高品質發展,以“六大行動”推動學校各項事業取得新突破。

  深入實施新一輪“雙一流”建設提質行動。把“雙一流”建設作為學校目前最重要的任務之一,堅持問題導向,以刀刃向內的精神總結教訓、吸取經驗、查漏補缺,切實把精力和重心聚焦在重點領域和特色方向的創新與實質突破上。

  深入實施綜合改革攻堅行動。著力推進“大學工”“書院制”“一站式”學生社區綜合管理改革,提升學校思想政治工作品質頂層設計,構建一體化育人體係,打通育人“最後一公里”。著力推進機構設置改革,通過實施分類管理、分類指導,綜合提升學校的科學研究、技術創新、成果轉化和社會服務能力;著力推進二級單位考核、績效評價,充分激發校院兩級辦學活力,促進學校良性快速發展;著力推進房屋資源使用改革,規范房屋資源配置,切實發揮房屋資源使用效益;著力推進儀器設備管理與分析檢測中心改革,進一步構建實驗儀器設備綜合效益最大化的長效管理運作機制,更好地為科學研究服務,為師生服務,為學校服務。

  深入實施科研平臺建設創新行動。暢通合作交流渠道,完善與科技應用型企業和科研院所的合作機制,積極成立相關學科、産業研究院(所),加強校企聯合攻關科技創新重大項目,強化基礎研究與知識創新,大力開拓新的學科生長點。

  深入實施學位點建設突圍行動。突出特色、合理布局,科學規劃、培育新點,調整結構、集中力量,尋找進一步凝練特色和補齊短板的有效工作辦法,加大校內外優質資源統籌協調的工作力度,全力做好博士點申報工作,制定加快推進碩士學位點建設的詳細時間表和路線圖。

  深入實施人才引育強基行動。當前,寧夏仍處在轉型升級的重要關口,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品質發展、加快先行區建設,最大的困難是人才的困難、最大的制約是人才的制約、最大的短板是人才的短板。寧夏大學要努力打造寧夏“人才發展機制改革示范校”和“人才創新平臺建設示范校”,創建寧夏重要人才培養基地、重要人才匯聚洼地、重要人才創新高地,通過多措並舉“育人才”,海納百川“引人才”,優化環境“用人才”,以更加靈活的人才政策匯聚更多的高層次人才,密切對接自治區産業發展對人才的需求方向,做好人才培養工作。

  扎實推進基礎性工作提升行動。以標準化、規范化、精細化、高效化為目標,以加強管理制度建設、工作計劃總結、工作宣傳展示、基礎資料管理和資訊平臺建設為抓手,不斷提高基礎性工作效率和水準,切實推動各單位工作實現新提升,更好服務學校高品質發展。

  新時代新跨越,寧夏進入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美麗新寧夏的新征程,寧夏大學進入新的“改革時間”。

  唯改革者進,唯創新者強,唯改革創新者勝。

  寧夏大學正拿出“敢為人先”的勇氣,銳意改革,激勵創新,讓改革持續深入,朝人民滿意的目標穩步邁進,為寧夏高等教育發展裝上強大引擎。

  全校上下將進一步強化使命擔當,匯聚強大合力,以“釘釘子”的精神把重點工作抓實抓好抓緊抓細抓深。圍繞先行區、樣板區、示范區建設,密切對接自治區發展戰略布局,緊跟産業變革趨勢,聚焦自治區重大戰略和重點任務,持續深化改革攻堅,突出辦學特色優勢,努力使學科專業與自治區産業需求精準對接,人才引育與産業發展精準對接,科技創新與戰略需要精準對接,最終實現學校高品質發展與美麗新寧夏建設精準對接,以強大的戰鬥意志和決勝勇氣,“啃硬骨頭”、做“實幹家”、當“促進派”,共同將寧夏大學這艘航船駛入一條高速行進的航線,在機遇與挑戰的洪流之中乘風破浪、奮勇前行,努力成為“塞上江南驕子搖籃”“賀蘭山下科技重鎮”“黃河套西文化高地”,為自治區經濟社會發展貢獻更多力量。

責任編輯:紀桂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