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巒疊嶂、民居依山臨路,相融成景……寧夏隆德縣山河鄉山河村美麗村莊的崛起,離不開村黨支部書記陳小明的付出。
山河村大多數村民,早已移民至川區,村裏人口驟減,常住人口只有42戶79人。42戶人家大多數是雙老戶、單老戶、殘疾人,60歲以上的老人佔一半。
為實現共同富裕的目標,陳小明因地制宜,以壯大村集體經濟為突破口。
山河村的氣候、土壤適合種蠶豆。圓潤飽滿,吃起來酥香的炒蠶豆,讓這個小山村在十里八鄉聞名。
2018年,陳小明把自家經營的炒貨廠捐給村集體。隨後,他又多方籌資,購置包裝設備,建起倉庫、冷藏庫,吸納30多名村民從事炒豆子、裝豆子等工作,人均月收入2000多元。在炒貨廠裏,馬跟喜、王吉利、李林娃等人學到了技術,每人月工資已達3000元。
為了進一步盤活優質資源,陳小明帶領村民,線上線下銷售炒蠶豆,如今,每年純收入10多萬元。2020年,山河村電商服務站在隆德縣電商助農活動中奪冠,“六盤乾果大禮包”躋身隆德縣十大明星産品。
村集體有錢了,村民的生活水平有了明顯提升。村上出資,給山河村戶籍的群眾繳了醫療保險,給“老飯桌”補貼了資金。
今年,結合“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的開展,陳小明給村集體註冊了隆德縣峽山旅游産業基地,建溫棚,進一步增加村集體經濟收入。
“當村黨支部書記,每個月領取3200多元工資,收入沒我經商時掙得多,但為群眾辦事讓我有了過去從未有過的獲得感和榮譽感。”陳小明説。一部《山海情》,讓大家認識了一心一意為村民服務的“馬得福”。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知民情、強服務,爭當“馬得福”式好幹部,陳小明正為之努力。(記者 高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