頻道首頁 新聞時政市縣圖片視頻訪談社會專題旅遊悅讀書畫電力數據新聞微場景原創
寧夏頻道 > > 正文

平羅縣寶豐鎮群策群力聚民心謀發展

2021年11月26日 09:09:24 來源: 寧夏日報

  11月21日,在內蒙古打工的哈進成通過網銀收到一筆4095元的匯款,詢問後得知這是自家8.2畝的土地流轉費。

  哈進成是平羅縣寶豐鎮陸渠村村民,同村還有14戶和他一樣在外打工的村民也在當日收到了5萬余元的土地流轉費。

  2016年,陸渠村310畝土地流轉給一家企業並簽訂了6年的租賃合同。去年,企業無力繼續耕種便將土地退回,這讓部分村民犯了難。對此,陸渠村召集村幹部、33名村民代表、涉及流轉土地的6隊和7隊全體村民,共同開會商討310畝地該“何去何從”。

  “我們在外打工,這些地不種就白白撂荒了!”

  “一年的流轉費對我們來説不少錢呢,閒放著太可惜了……”

  面對在外務工村民的擔憂,村幹部和村民代表們紛紛出謀劃策。

  “咱們村集體合作社飼養了400余只羊,每年買飼料和飼草就得花18萬元,何不把地收來讓合作社耕種?”

  “也好!想自己種的就把地收回去,不想種的村集體收來種玉米。”陸渠村黨支部書記張伏壽説。

  經過兩次會議協商,陸渠村最終達成近200畝地由村民收回自己種,剩下14戶在外面打工村民的100余畝地由村集體合作社按照一等田500元、二等田300元、三等田100元的標準進行流轉。

  今年,陸渠村合作社種植的玉米喜獲豐收,飼料費自給自足,在給村民支付5萬余元流轉費的基礎上還節省了13萬元。

村民在陸渠村養殖場給羊喂飼料。

  “不僅飼料充裕,還賣了一部分青貯,解決了在外務工村民的後顧之憂,增加了村集體收入,一舉兩得。”張伏壽笑著説。

  11月23日,走進寶豐鎮陸渠村肉牛養殖場,村民李少雲將飼料攪拌後依次放進食槽。

  “前些年一直販牛,哪頭牛不吃草料或者有點兒啥問題我一眼就能看出來。現在每個月在家門口喂牛拿著3000元工資,心裏踏實。”李少雲説。

  今年4月,陸渠村爭取村集體經濟壯大項目資金100萬元,通過村民議事協商機制決定發展羊産業。但第二次會議很多村代表提出牛的價格穩定,且村裏60%以上村民發展肉牛養殖,經驗豐富。在2個月後召開的村民代表大會上,村民你一言我一語,養牛的超出了養羊的票數。隨後,陸渠村將廢舊學校改造成牛場,建造牛棚並引進30頭西門塔爾肉牛。

  “凡是涉及村裏的事大家坐在一起集中智慧和力量,把村裏的事當成自家的事共同協商。”寶豐鎮組織委員何梅玲説。

  馬家橋村通過議事協商,將人居環境整治工作逐隊推進,村民們擰成一股繩,21戶家庭主動拆除破舊圍墻並重新砌護,解決亂堆亂放問題,村容村貌煥然一新;興勝村集中討論建設大莊點,在村部周邊建設35戶集中莊點,將空心較為嚴重的五組和六組村民搬遷至集中莊點。

  村裏有事一起幹,大事小事有人管。近年來,寶豐鎮各個村通過協商議事會鼓勵群眾説事、議事、主事,隨著一件件難題解決,老百姓漸漸意識到每個人的話語都有分量,在協商中不斷凝聚共識、增進團結,推動文明村鎮創建、農村廁所改革、移風易俗、鞏固脫貧攻堅成果等有效解決。(記者 李良)

[責任編輯: 網群編輯 ]
0100703100100000000000000111185811281018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