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野車在烏拉特草原上疾駛,四望全是天際線,仿佛進入一個巨大的穹廬。
春節期間,內蒙古臨河通往中蒙邊境的242國道上,車輛並不多。出發兩小時後,一輛輛運煤大車呼嘯而過,一處處物流園區分佈路旁,一陣陣鞭炮聲遠遠傳來——甘其毛都口岸到了。
百年傳承的老樹
站在甘其毛都口岸地標性建築62.75米高的鐘樓上,邊陲小鎮盡收眼底。鐘樓裏面,就是這裡的城市規劃館。展陳資料顯示,蒙語甘其毛都,漢譯就是“一棵樹”。
這是一棵“老樹”。用甘其毛都鎮圖古日格嘎查62歲護邊員額爾登的話講,甘其毛都作為物資交流之地的年頭比他歲數都長。
百餘年前,甘其毛都就是蒙漢商貿交流之地。那時,商貿交流主要靠駝隊。每年春天,駝鈴聲聲,一些大的旅蒙商前來河套牧羊海地區採購,形成了張家口—呼和浩特—包頭—川井哈拉汗—甘其毛都—烏蘭巴托的萬里駝道。隨着改革開放的春風吹進烏拉特草原,1989年12月,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批准甘其毛都為中蒙邊境貿易臨時過貨點。次年,在十分簡陋的條件下,甘其毛都實現了首次過貨。1992年,國務院正式批准甘其毛都為國家陸路一類季節性雙邊口岸。甘其毛都與蒙古國南戈壁省的嘎順蘇海圖口岸相對應,是距離蒙古國首都烏蘭巴托最近的陸路口岸。2004年7月,中蒙雙方簽署《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蒙古國政府關於中蒙邊境口岸及其管理制度的協定》,甘其毛都口岸升格為雙邊性常年開放口岸。
額爾登的家,離中國703號界碑只有20公里。兩年前,他從嘎查黨支部書記崗位上退下來,養殖駱駝80多峰,專心放牧戍邊。“現在電視上説甘其毛都口岸‘從兩頂蒙古包成長為國際邊貿城’,當時並不是從蒙古包裏過貨,而是指口岸所在地戶籍人口只有兩戶牧民”。喝着熱乎乎的奶茶,額爾登在磚混結構的平房裏撫今追昔。口岸設立以來,富邊、固邊的作用不斷加強,最多時有2萬多輛大車在這裡拉煤,旅館建設一時跟不上,司機就吃住在車裏,甘其毛都成了“駕駛室上的小鎮”。這裡十年九旱,園區管委會經常組織捐款、支援草料。如今,園區四通八達的道路惠民,修車、加油、超市等業態便民,徵地、用工等項目富民,集體經濟規模從無到有,增長到千萬元以上,兩家戶籍牧民也進了城。額爾登自豪地介紹,“我兒子圖拉古日放下牧鞭,到口岸當上了蒙語翻譯”。
夜幕降臨,口岸小鎮靜悄悄。“司機之家”負責人張雨順帶着我們參觀旅館,多數客房都是5人間。“雖然只是車馬大店,但與前些年相比,司機再也不用住車上了。我們每日給蒙方司機提供熱飯熱水,及時更換房間物品備品,還給調出蒙語電視頻道,他們非常滿意。”
離“司機之家”不遠,賀希格進口商品店人來人往。30多平方米的小店內,蒙古國和俄羅斯的紅酒、糖果、香煙、香水、披肩等商品琳瑯滿目。店長布仁賀希格忙得團團轉。2000年,他從內蒙古通遼市來到甘其毛都,2006年盤下了這間店,生意一年比一年好。布仁賀希格指着店內“易貨貿易”幾個大字,講述着他獨特的配貨方式,“有時是蒙古國的大車司機,有時是蒙古國旅客,我統稱他們為‘背包客’。按照入境規定,他們可以帶一點小物品,全放在我這裡寄賣。”布仁賀希格説,原來給蒙方客商配一些蔬菜、水果、日用品“以貨易貨”,現在也用人民幣、蒙圖(蒙古國貨幣“蒙古圖格裏克”的簡稱)結算。
口岸建成區2.2平方公里,從一頭到另一頭,步行不過1個多小時。商店、旅館、酒吧旁,中文標識均配有外文翻譯。踏雪尋訪,我們決定去見識口岸得名的那“一棵樹”。
扎根邊關的大樹
斯日古楞,巴彥淖爾市公安局交通管理支隊甘其毛都大隊教導員,被當地幹部群眾譽為“口岸一棵樹”。他着裝正式,挂着勳章朝記者走來。上前一數,最美基層民警、全國優秀人民警察、二級英模……整整11枚。斯日古楞説,辦公室裏的獎狀證書,還有45個。
斯日古楞身上,有大樹的頑強、大樹的綠蔭。在口岸11年,每天1500輛以上的運煤車,從境外經口岸再到卸煤場,單程10公里,他每天至少走一個來回。平時滿身灰,風起滿嘴煤。斯日古楞在戶外工作多年,日曬風吹,身上留下不少毛病,做完鼻、喉、肺聯合手術,他又重返工作崗位。蒙方司機有情緒時,他總是態度和藹地用蒙語安慰,調節好一次次矛盾,成為中蒙友誼的“馬路使者”。倒班的時候,他經常到牧區了解道路安全隱患,到學校輔導交通安全知識。斯日古楞沒覺得做出了什麼事跡,只覺得“不幹不行、幹就幹好”。
口岸風水練男兒。風很大,一年一場風,從春刮到冬。水很少,難得一見降雨。每個幹部宿舍的“標配”,都是一個大大的儲水罐。經常停水,他們只能用洗臉水洗衣、用洗衣水衝廁。
誰不知道邊關苦?入職24年的那仁滿達,一直在甘其毛都堅守。他説:“我的根在邊關。”
今年春節,又排到那仁滿達值班,這是他第14次在邊關過年。除夕這天,他在執勤現場來回巡查了6趟,白手套變成了黑色,摘下口罩,臉上留下深深的勒痕。從一名普通的邊防衛士成長為邊檢站執勤二隊隊長,那仁滿達熟練掌握了70多種護照、60多類簽證的防偽特徵、查驗方法,累計查驗&&境旅客、車輛超150萬次,查獲各類違法違規人員500餘人次。那仁滿達每年平均在口岸一線執勤時間達220余天,摸索出“四勤四快工作法”:勤走、勤問、勤訪、勤觀察,實現證件檢查驗放快、後&核查驗證快、受理業務落實快、發現問題處理快,刷新了“甘其毛都速度”。
登上甘其毛都口岸“12進7齣”貨運通道二樓,通關現場的實景一覽無余。遠處,貨運車隊正在入境,宛若一字長龍。近處,“智能卡口”自動掃描張貼在入境車輛擋風玻璃上的電子車牌讀取信息,後&數據庫核驗無誤後自動放行。一輛大車通過卡口,只需11秒。“甘其毛都可以譯成‘一棵樹’,也可以譯成‘獨一無二’的樹。展現新時代國門衛士奮發有為的精神風貌,就要創造出更多的‘獨一無二’。”烏拉特海關黨委委員、旅檢科科長仲崇恩説,甘其毛都口岸率先在全國公路口岸中運行“智能卡口”後,原先設計的綜合查驗通道變成了現在的觀景長廊。
口岸“AGV無人駕駛跨境運輸模式”也是國內首創。經10次提量,去年已通過這種模式累計跨境運行車輛4.32萬輛次、進口煤炭282.85萬噸。
“AGV是‘自動導引運輸車’的英文縮寫,起源於疫情防控。”負責運營AGV的內蒙古淖爾寶慧運輸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張寧帥説,疫情期間,甘其毛都口岸是內蒙古唯一一個“外防輸入”同時不閉關的口岸,為實現“進貨不進人”,決定導入無人駕駛。由於涉及跨境,既不能使用5G技術、邊境高精密地圖,也不能與局域網連接,只能使用磁釘導航,還需與海關、邊檢等多方對接,克服重重困難,才終於成功實現。
甘其毛都,正在成為一棵茁壯成長的“大樹”。“去年,甘其毛都口岸過貨量達3812.7萬噸,同比增長105.5%。單日、單月、全年過貨量全部刷新開關以來最高紀錄。”甘其毛都口岸管委會副主任賀其葉勒圖告訴記者,口岸過貨量不僅佔比超過內蒙古14個陸路口岸過貨總量的三分之一,通關過貨量也繼續領跑全國陸路口岸。
開枝散葉的新樹
立春這天,迎來降雪。
在距甘其毛都口岸18公里的草原深處,我們終於見到了生物意義上的“甘其毛都”——一棵千年古榆,正以滄桑的身軀,承接着春天的簌簌雪落。大樹主幹粗壯,需要8人才能合抱。不知何年何月遭遇一次雷擊,老榆枝幹橫斜,但仍在頑強站立。當地牧民為它修了圍欄、建了支架、挂了彩旗、獻了哈達。大風吹雪狂飄,草原一片混沌。定睛望去,離這棵老榆樹一公里開外一南一北,還有兩棵小樹,也是榆樹。巴彥淖爾市公安局甘其毛都口岸分局副局長王彥文説,當地牧民都願意相信小榆樹是老榆樹串根的産物。
距甘其毛都160公里處的口岸加工園區,就是甘其毛都“串根”生出的“小樹”。“口岸缺水,園區只能設在牧羊海附近。我們大力發展口岸落地加工業,旨在解決口岸短板。”甘其毛都口岸加工園區管委會行政服務中心主任趙勇介紹,2023年11月,內蒙古自治區將巴彥淖爾進口資源加工開發區拆分,重新設立甘其毛都口岸加工園區。規劃範圍47平方公里,現已入駐煤炭加工企業15家,其中煤化工企業1家、洗煤企業14家,形成3310萬噸/年洗煤、280萬噸/年煤泥綜合利用、120萬噸/年焦化、12萬噸/年甲醇的生産能力。
頂着紛飛的雪花,我們進入神華巴彥淖爾能源有限責任公司。這是口岸加工園區規模最大的企業。截至目前,公司累計入洗原煤超過800萬噸、生産焦炭1000萬噸、甲醇100萬噸、其他煤化産品70萬噸。這是與甘其毛都口岸&&最緊密的企業,口岸配套建設了年吞吐能力3000萬噸的馳恒、際譽兩個口岸倉儲監管區。沿線依託國家能源集團自有鐵路及裝卸站&,服務産業鏈關聯企業的倉儲及發運。
“許多加工企業還停留在煤炭洗選階段,而我們基本形成了蒙煤倉儲—原煤洗選—搗固煉焦—焦爐煤氣制甲醇的綠色循環經濟産業鏈。”公司總經理高擁軍&&,下一步,公司還將積極謀劃“1200萬噸洗煤+600萬噸綠色焦炭+100萬噸零碳甲醇”的傳統能源化工與新能源耦合産業示範項目,按照“碳—綠氫—綠氧—綠色增值化學品”的産業思路,在國家和地區鼓勵的焦爐氣綜合利用及可再生能源制甲醇領域進行示範。
伴着時有時無的小雪,該公司黨建工作部幹部杜樂帶領我們參觀了運煤專用線、煤焦化廠區、甲醇廠中控室,整個過程看不見煤、聞不見味、見不着火、聽不見響。
杜樂是“煤二代”,她父親在內蒙古烏海市卡布其煤礦採煤,父女兩人職業的傳承與變遷,生動地反映了能源産業的升級與迭代。“入職後,我在甲醇廠空分車間任中控主操,襯衫總是白白的。”杜樂説,父輩採煤,利用的是當地資源,産出的煤炭是固體、是黑色、是燃料,如今搞煤炭深加工,利用的是境外資源,終端産品是液體、是無色、是材料;父輩生産産品,他們則打造品牌。截至目前,公司共申請及授權發明專利8項、實用新型專利17項,依託優質蒙煤生産的“高強度定制準一級焦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叫響了“國能焦炭”品牌,精甲醇産品純度長期保持在99.99%,深受客戶歡迎。
春天來了,甘其毛都開始返青泛綠、開枝散葉。口岸AGV無人駕駛跨境運輸項目穩定運行,配套基礎設施正加快建設,建成後通關能力將達到1000萬噸。跨境鐵路前期工作加快推進,鐵路大橋項目已完成可研報告審查,鐵路站場改造工程正在優化可研方案,計劃今年6月開工建設。智能空軌前期手續有序運轉,可研報告已通過專家評審,正在辦理選址意見書等國土手續。以上3種運輸模式形成後,口岸通關設計能力預計達到8000萬噸。
截至目前,全長124公里的狼山水庫至甘其毛都口岸供水工程已經完工。引水上岸後,甘其毛都口岸日供水能力達6000立方米,可有效解決口岸水資源不足問題,保障口岸居民生活等用水。
“在産業布局上,我們將大力發展跨境加工、跨境貿易、跨境物流、跨境金融、跨境電商、跨境旅游、跨境勞務等七大産業,努力隆起國際經貿區、陸港物流區、國際商務區、陸港工業區、現代農牧區等五大板塊。”烏拉特中旗旗委書記崔景翔&&,烏拉特中旗將依託沿邊開放優勢,積極融入中蒙俄經濟走廊建設,大力發展泛口岸經濟,加快構建口岸帶動、腹地支撐、邊腹互動格局,建設全國沿邊開發開放最具活力的先導區。(記者 陳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