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呼和浩特1月25日電(朱文哲、郝芳芳)同在陰山下、同處敕勒川、同臨黃河灣。內蒙古自治區首府呼和浩特和工業重鎮包頭攜手同城化發展,率先打造呼包鄂烏一體化發展先行區。
發展“一盤棋”,融合“一家親”。
兩座城市加快同城化發展,是內蒙古緊緊抓住國務院推動內蒙古高質量發展重大戰略機遇,推動呼和浩特、包頭、鄂爾多斯、烏蘭察布四座城市一體化發展打造呼包鄂烏城市群,邁出的關鍵一步。
祖國的北疆,新的增長極正在形成,一個高質量發展的城市群正在崛起。
機制同建
同城化發展,機制是保障。
呼和浩特與包頭山水相近、人文相親、産業相連、經濟相融,兩地經濟文化&&緊密、往來頻繁,是關係最為緊密的“鄰居”。現在,這對“好鄰居”正在成為“一家人”。
2023年年末,呼和浩特與包頭簽署加快同城化發展協議,共達成了涉及基礎設施、科技創新、文旅、教育、醫療衞生、政務服務、就業社會保障、智慧城市建設、産業協同等14個方面的60項具體合作事項,兩市交通、科技、發改等12個部門也分別簽署了各自領域的合作協議,推動合作走深走實。
目前,兩市已建立常態化協同機制,推動深化合作,保障同城化發展工作有序推進。
呼和浩特市區域經濟合作局局長陳利音介紹,為進一步推動同城化發展,兩市成立了由主要領導擔任組長的領導小組,下設1個辦公室和14個專項工作組,建立了“聯席會議、信息通報、協調聯動、經驗交流、跟蹤評估”五項機制。
“領導小組每年召開聯席會議,共同研究制定同城化發展的重大事項、年度重點工作任務,領導小組辦公室按照每季度進行通報,14個專項工作組按照每季度召開專項工作聯席會議,共同研究本領域的具體工作任務。”陳利音&&,各專項工作組的年度工作任務推進情況等都將定期跟蹤問效,部門的同城化工作也將被列入年度績效考核範圍,通過考核機制保障同城化各項工作有序推進。
京新、京藏高速聯通呼和浩特、包頭。新華網 發(樂炎 攝)
交通同聯
同城化發展,交通要先行。
在推進同城化發展中,呼包兩地將通過公路、鐵路、航空的互補優化,合力打造高能級綜合交通樞紐。
呼和浩特市交通運輸局局長張瑋&&,根據兩地簽訂的加快同城化發展協議,在航空方面,將加快呼和浩特新機場綜合交通樞紐建設,與包頭機場形成各有側重、互為補充的區域性國際航空樞紐,實現兩地航空通達性的整體提升。
在鐵路方面,加快融入國家“八縱八橫”高速鐵路網主通道,推動呼包高鐵納入國家鐵路網規劃,打造半小時快速鐵路客運圈,提升綜合交通樞紐城市服務能力;
在公路方面,加強兩市間公路網互聯互通,推進多個重點公路項目建設,謀劃儲備多個公路項目,構建內聯外通的綜合公路網;
在客運方面,開通兩地市區和毗鄰旗縣間城際公交和定制客運,整合公共交通出行支付結算體系,推動兩市公交、地鐵、城際公交一卡通用,實現城際客運同城化發展;
在貨運方面,全力開展國家綜合貨運樞紐補鏈強鏈申報工作,發揮呼和浩特“陸港型國家物流樞紐”、包頭“生産服務型國家物流樞紐”優勢,打造綜合貨運體系,提升區域綜合承載和輻射帶動能力。
“呼包兩市交通部門將指導毗鄰旗縣開通城際公交,發展定制客運,輻射周邊村鎮,滿足兩市群眾交往、交流、交融需求。”包頭市交通運輸局局長郭惠文&&,未來兩地將常態化開通城際公交旅游專線,推進“交通+旅游”模式發展,促進兩市旅游業態協同發展。
內蒙古自治區包頭市一家高純晶硅有限公司的精餾塔。新華社記者 貝赫 攝
産業同鏈
同城化發展,産業是關鍵。
根據協議,呼和浩特與包頭將合作構建高效分工、錯位發展、有序競爭、相互融合的現代産業體系,在現代裝備製造、乳業、大數據、生物醫藥、現代化工等領域組建若干産業聯盟,共同推進産業鏈協同發展,形成系統完備的産業集群。
同時,兩市還要全面發揮口岸、綜合保稅區、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等開放&&綜合效應,招引更多加工貿易型企業落地投産,協同推進滿都拉口岸建設,輻射帶動區域進口貿易與産業深度融合。
新年伊始,包頭市發展改革委主任劉永明忙着調度産業協作的具體工作。
“包頭有全國質量最好的碳纖維原料,呼和浩特有航天六院等豐富的應用場景,合作潛力巨大;包頭是全國首個晶硅光伏産業産值超千億元的城市,呼和浩特有中環等企業,可以協同發展,實現強強聯合;在大數據領域,可以充分發揮呼和浩特的算力産業優勢,在包頭開發豐富的應用場景,推動兩市數字化轉型進程。”在劉永明看來,同城化發展,能進一步提升創新能力、産業競爭力、發展能級,對促進兩市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帶動呼包鄂烏區域一體化發展具有重大示範引領作用。
包頭市城區的賽汗塔拉草原。在同城化發展中,呼和浩特、包頭兩市將在教育、醫療、文旅等民生領域進行深入合作。新華網發(賈榮 攝)
民生同保
同城化發展,民生是根本。
1月3日,呼和浩特、包頭兩市行政審批和政務服務局推出了首批192項通辦事項,實現同城化無差別受理、同標準辦理。這是兩地政務部門推動同城化發展的落地舉措。
2024年,圍繞同城化發展,兩市重點推進的事項共有30個。在未來幾年,兩市在民生領域裏將開展更大範圍、更加深入的合作。
在教育領域,呼和浩特市和包頭市將在建立教師培養發展共同體、職教發展共同體、優化兩市義務教育招生入學政策等六方面合作;在醫療衞生領域,將在二級以上公立醫院檢驗結果互認、建立醫保異地直接結算體系等五方面合作;在就業、社會保障方面,將在企業用工信息共享、流動就業人員養老保險等業務同城化辦理、人才檔案同城化管理等六方面合作。
在文旅領域,兩市將從文化資源共享、文物活化利用、文藝精品創作等九方面合作。
在公共安全方面,將在共建公安人才調動綠色通道、落實民輔警“團圓計劃”、警單互通、治安卡點協同防控等五方面合作。
呼和浩特市城區景色。呼和浩特市和包頭市加快同城化發展,打造呼包鄂烏一體化發展先行區。新華網發(樂炎 攝)
新增長極
呼和浩特、包頭兩市同城化發展的背後,是內蒙古正在打造的呼包鄂烏城市群。
呼和浩特、包頭、鄂爾多斯、烏蘭察布這四座相鄰城市,是內蒙古的重點開發區域和經濟發展核心區,在內蒙古高質量發展大局和融入國內國際雙循環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近年來,內蒙古大力推動呼包鄂烏一體化發展。
內蒙古自治區發展改革委主任龔明珠認為,加快呼和浩特與包頭的同城化發展,對於加強兩市全方位合作,推動呼包鄂烏一體化發展戰略具有重大意義。“兩地間未來要在更高層次上、以更大力度推動一體化發展,不斷提升經濟輻射力、發展帶動力和能級提升力,不斷提升呼包鄂烏一體化發展水平。”
在新的發展階段,內蒙古提出“闖新路、進中游”的發展目標。不斷提升呼包鄂烏一體化發展水平,加快建設呼包鄂烏城市群,打造新的增長極,就更為迫切。
“相鄰城市之間推動同城化發展,是當前開放型經濟大背景下的必然選擇,也是雙方人員、資源、要素暢通流動的必然選擇。”呼和浩特市委副書記、市長賀海東&&,呼和浩特和包頭打造同城化,最具優勢、最有條件、也最有前景。“呼包同城化一定會成為引領帶動全區、輻射周邊區域高質量發展的‘火車頭’”。
包頭市委副書記、市長張銳&&,包頭將與呼和浩特共築協同互補産業體系,打造更強集群競爭優勢。“未來,我們將不斷共享優質均衡公共服務,讓同城化發展在群眾生活中‘可感、可視、可行’,不斷提升群眾幸福指數,共同推動各項合作落到實處、見到實效,共同為完成好兩件大事和自治區實現‘闖新路、進中游’作出更大貢獻。”張銳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