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子王旗博物館及地質廣場建設工程是“四子王國家地質公園”建設的主要工程。博物館外觀以紅色為主,寓意四子王旗第三係紅土地層,造型上遠觀像塊巨石,近看又像一個躺着的馬鞍,上面的塔形建築代表神舟飛船,總體設計理念用三句話概況,即“石頭記錄着地球變遷的歷史,馬背傳承着蒙古族草原文化,神舟實現了我國的飛天夢想”。博物館布展總體設計思路主要以“亙古四子王”“人文四子王”“草原四子王”及“航天四子王”為四大主線,以從古至今的地質、古生物、人文歷史、民俗風情及航天科技為紐帶,以精品文物、場景復原及模型展示為基礎,以翔實的考察報告、真實的歷史文獻及杜爾伯特獨有的民俗為依託,憑藉四子王旗在中國航天發展中獨有的地位,綜合地展示了這片草原上人文歷史、生態變遷、經濟面貌及航天科學的發展,彰顯了中國神舟家園新風貌。
四子王旗格根塔拉草原旅游中心是國家旅游局確定的16條旅游專線之一。最大的蒙古民族風情旅游景點位於陰山北麓的杜爾伯特草原上,它是中國第一批4A級旅游景點之一,位於烏蘭察布草原腹地,距自治區首府呼和浩特128公里,有柏油路相通。
“格根塔拉”是蒙古語,意為遼闊明亮的草原。格根塔拉草原旅游中心現已形成集食、宿行、游、購、娛為一體的獨具草原風情的旅游景區。景區佔地6.7平方公里,總資産近億元。這裡有花草250余種,野生動物10多種。景區中心設有接待包、現代住宿包、豪華戰車式住宿包、傳統住宿包;擁有1200平方米的旅游中心,容納1000人同時就餐的大型宴會廳和小接待餐廳近30處。游覽項目有蒙古族婚禮、草原日出、賽馬、射箭、搏克(即摔跤)和祭敖包、游覽民俗園、訪牧戶、體驗蒙古族生産、生活等參與性活動。格根塔拉主要節慶活動是那達慕大會,每年公曆7月25—31日,承辦一年一屆的“內蒙古自治區旅游那達慕”盛會。
腦木更山也稱紅崖&地——大紅山,坐落在四子王旗西北部,位於腦木更蘇木所在地東北45公里處。山勢南北走向呈長方形,山頂較為平整。南北長約15公里,東西寬約10公里。該區域地質遺跡類型以古近紀哺乳動物化石群和古近係紅色地層侵蝕地貌景觀為特色。大紅山的奇特之處在於山體紅色時暗時艷,毫無規律可言。山體變紅時,便呈現出一片燦爛艷麗的景象。因為風化、剝蝕等地質作用,形成了形態各異的奇峰仿佛突然升起的大紅山,海拔僅1100米,與山下的廣袤草原對比鮮明。
四子王旗胡楊林,位於中蒙邊境腦木更蘇木黑沙圖嘎查。現存有胡楊300多株,佔地500余畝,是我國僅有的三片胡楊林之一。這片胡楊林屬天然生長林,三百多年前即被發現並記載。
胡楊,又稱胡桐,蒙古語稱“陶來”,一棵樹上最多可以長出五六種形狀,大小各不相同,繁花似錦、五彩繽紛。據相關資料的記載,它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楊樹品種,被譽為“活着的化石樹”。它最高可以長到30米,它與紅柳、梭梭並稱為西北地區的三大天然固沙林木,同時它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楊樹品種,被譽為“活着的化石樹”。見證了我們草原兒女世世代代的更迭與成長。
四子王旗神舟飛船着陸場是中國重要的航天着陸場之一,位於內蒙古烏蘭察布市阿木古郎草原,憑藉其得天獨厚的氣候和地理優勢,成為我國目前重要的航天着陸場。四子王旗神舟飛船着陸場的歷史可以追溯到神舟一號至十一號的成功着陸,這裡不僅是神舟飛船的着陸地點,也是嫦娥五號試驗器和返回器平安回家的接收地。神舟飛船的着陸,標誌着中國航天事業的重大進步,而四子王旗神舟飛船着陸場作為這些歷史性時刻的見證者,承載了中國航天的榮耀與夢想。
錫拉木倫廟曾是四子王旗境內規模最大的召廟,始建於清乾隆二十三年(公元1758年),距今已有240多年的歷史,在清朝時期曾管轄過察哈爾、綏遠地區數十旗和青海部分地區的宗教事務,號稱“塞北拉薩”。整座召廟佔地約2平方公里,其建築均為藏式石木結構,規模宏大,雄偉壯觀。在2006年9月4日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批准並公布錫拉木倫廟為自治區第四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