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第31屆中國國際資訊通信展覽會的“碳達峰碳中和”展區,內蒙古移動5G+智慧礦山項目吸引了眾多目光。通過數字技術助力採礦行業綠色低碳發展的案例,5G+智慧礦山項目已經在內蒙古自治區廣袤的大地上遍地開花。
展會現場。
寶日希勒露天煤礦地處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市,煤炭資源儲量達23億噸,年生産能力為3500萬噸。然而,呼倫貝爾地區冬季漫長且寒冷,地面積雪時間長,最低氣溫可達零下50攝氏度。對于在這裏工作的人來説,生産環境惡劣,工作條件艱苦。另一方面,露天煤礦的生産過程中,運輸環節一般能夠佔到開採成本的40%-60%,且安全風險性高。礦區工作環境差、招工難、效率低、成本高,成為影響礦區發展的主瓶頸。
2020年,中國移動內蒙古公司幾番深入寶日希勒露天煤礦,並為其量身定制了所有解決方案。如今,一張露天移動專網和井下融合專網相結合的5G礦山行業專網、一個礦山工業互聯網平臺都已經建成,專業子係統之間的數據通道被打通,井下融合組網、高清視頻監測、礦卡無人駕駛、無人化採掘、礦用機械遠端控制等數智化應用場景一一付諸實現。礦山端到端、一體化的綜合管控已經形成,並正在加速推動傳統礦業在生産、運輸等各環節的少人化、無人化、智能化管理。在踐行生態文明思想,推動碳中和、碳達標的大背景下,這也正當其時地順應了當前採礦業智能化、低碳化的轉型趨勢。
在這裏,37臺220噸礦卡實現了無人化的升級改造,並與遙控推土機、電鏟及灑水車、平路機等輔助作業車輛構建了採、運、卸的無人化作業新模式。同時通過車輛網連接上述各作業車輛,組成一體化的自動控制矩陣,可在雲端完成整個礦山業務鏈的全面監控,按需對係統內的車隊、設備、人員進行管理與調度,工作效率得到大幅提升。2021年7月,運輸方量已超14萬立方米,是2020年1月的6.13倍。
截至目前,通過5G網絡、無人駕駛、智能巡檢等智能化技術的應用,實現了企業的降本增效,累計節約人工成本、運維成本等超千萬,並進一步提高了勞動生産率,降低了現場作業風險、事故隱患,改善了工作環境。基于無人駕駛、智能精準開採,輪胎磨損減少5%,燃油消耗降低10%,並在工業生産各環節通過産業數字化、智能化手段,有效提高資源使用效率、能源使用效率,有效降低碳排放強度,助力綠色低碳發展,推動雙碳目標的實現。(鄭智軍)
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