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鄂爾多斯市東勝區緊盯民生幸福指數,暢通和規范群眾訴求表達、利益協調、權益保障通道,探索推行了“街道社區協商調、社會組織溫馨調、司法部門訴前調,減老百姓訴累、減法官勞累、減社會資源浪費”的“三調三減”工作法,使人民群眾的幸福感、安全感、獲得感再提升。
街道社區協商調,黨建引領守住糾紛上行關
東勝區民族街道辦事處永興社區有一片平房區,居住有160多戶居民。由于出行道路一直未硬化,只要遇到雨雪天氣,居民只能踩著泥坑出行,出行難題成了困擾他們20多年的“心病”。
網格員了解到這一情況後,及時向包片領導進行了匯報。經過進一步深入實地勘查並與相關部門對接後,社區黨支部通過到府請客的形式,把部分居民代表邀請到了“黨群會客廳”,以拉家常的形式耐心聽取群眾的意見和建議。陪同居民代表一起拉家常的還有支部邀請來的市政、城管等相關職能部門的負責人。大家圍繞居民的這一“心病”怎麼解決、由誰解決、什麼時候解決充分發表各自意見,溝通過程氣氛融洽,很快就達成了共識。
為了破解矛盾糾紛排查預警難、解紛渠道分散、指揮調度不統一等問題,東勝區以“領導抓、抓領導”為切入點,充分發揮12個街道709個村社區黨建引領的核心作用,積極探索黨建引領下的社會治理新路徑、新模式,推出了“會客協商”這一獨具地區特色的工作法。
街道社區包聯領導、“兩代表一委員”、相關職能部門、黨員志願者等定時定期到“黨群會客廳”駐點,收集梳理民生保障、營商環境、物業管理、徵地拆遷、鄰里糾紛等方面的問題,牢牢守住了社會矛盾風險外溢擴散上行關,多方聯動協同推動矛盾糾紛“一站式受理、全鏈條解決”。
“通過這種方式,我們解決了大量類似糾紛。大事共議、實事共辦、要事共商、急事共決,既激發了自治活力,也切實將矛盾化解在萌芽,問題解決在基層。”對于“會客協商”工作法的作用,永興社區黨支部書記馮海成深有感觸。
社會組織溫馨調,對症施策巧解基層千千結
東勝區某企業卷入一起智慧財産權糾紛案件中。該案涉及5項商標專用權的侵權問題,當事人牽涉三方,且被侵權商標已經完成注冊,申請人以使用在先為由,要求被申請人撤回注冊申請,以恢復被侵權商標的使用權。
專業的事,專業辦。2022年8月,袁浩人民調解工作室受理調解任務後,第一時間約見了申請人,調取了相關材料,並認真研究了國內此類糾紛的案例。在全面掌握案情的基礎上,調解人員先後兩次組織涉案當事人進行耐心調解,最終推動各方當事人達成了調解協議,商標注冊代理機構依照法定程式辦理了撤回注冊申請。
除了人民調解工作室外,包金個人調解工作室以心理疏導、家風家教及法治宣傳教育為特色。張光情個人調解工作室以其豐富的交通事故調解經驗和調解成功率95%享譽業界。
截至目前,東勝區共建立個人品牌調解工作室28家,成功化解各類矛盾糾紛8400余件,涉案金額高達1.2億余元,一起調解案例入選司法部《中國法律服務網》案例庫。
司法部門訴前調,法治護航描繪發展新藍圖
街道社區協商調、社會組織溫馨調將大量的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消滅在萌芽狀態。東勝區整合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市、東勝區三級調解資源,首創“三級聯調聯解”工作法,推出‘功能表式’服務,充分滿足了人民群眾多元、高效、便捷的解紛需求,化干戈于訴前,止糾紛于庭外,為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賦予了強大動能。
內蒙古經濟調解中心是自治區本級常設調解組織,經東勝區人民法院積極溝通,該中心選派“金牌調解員”1人、“菁英調解員”4人入駐該院,集中力量進行“繁案”調解、信訪案件化解。自入駐以來,該中心已成功調撤各類疑難復雜案件486件。
“多元解紛工作站”是東勝區法院與鄂爾多斯市司法局共同打造的全區首家“功能表式”專業服務機構。當事人追求效率的,則採用仲裁程式;追求低成本的,則採用“調解+司法確認”;追求便捷的,則採用公證程式;對于調解未果的,則依法進入訴訟程式。讓當事人只跑一個地方、只對一個窗口就能夠找到“對口”的“所有”解決方案。自揭牌以來,多元解紛工作站已成功調解案件471件。此外,該院還與鄂爾多斯市中正糾紛調解中心、中小企業聯合會人民調解委員會達成合作,上述兩個市級調解組織共調解成功案件501件。
為了發揮區級調解力量的主力軍作用,東勝區依托區矛盾糾紛多元化解中心“減成本、提效率”的訴前調解優勢,在人民調解員組成的8個專業調解室的基礎上,選拔並派駐群眾基礎好、威信高、專業素質硬的10名老法官,直接參與案件調解過程,並指導人民調解員的調解工作,不僅壯大了調解隊伍,也進一步優化了調解力量。至今,駐東勝區矛盾糾紛多元化解中心的調解組織調解成功案件1188件,10名老法官直接參與調解成功案件419件。(袁飛)
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