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為全面推進政法品牌創建工作走深走實,推動本地特色綠色資源深度融入基層政法工作,豐鎮市渾源窯鄉傾力打造具有廣泛民意支撐的政法品牌—“整合基層政法力量,守護綠色生態渾源窯”。以統籌聯動和整合“一場一局三所一辦”基層政法力量為抓手,依托“一平臺一中心四室”基層多元調解功能平臺,創新“四字”舉措基層治理新模式,用政法力量的“綠樹”開出平安“碩果”,築牢綠色生態安全屏障。
“一場一局三所一辦”基層政法力量。統籌聯動和整合豐鎮市紅山林場、鄉綜合行政執法局、紅山林場派出所、鄉派出所、司法所和平安建設辦基層政法隊伍力量,簡稱“一場一局三所一辦”基層政法力量,也稱“1131”基層政法力量。進一步明確各部門職責分工,細化工作任務,制定工作推進步驟,逐項逐層逐人落實。形成黨政主要領導負總責,分管領導具體抓,各個部門協助抓的齊抓共管良好局面。同時建立健全日常例會、巡查、禁牧防火、投訴舉報、矛盾調解和資訊報送等10多項制度匯編成冊,做到用制度約束行為,用制度規范工作。
“一平臺一中心四室”基層多元調解功能平臺。依托渾源窯鄉矛盾糾紛多元化解“一站式”平臺、鄉綜治中心、群眾接待室、矛盾糾紛調處室、視頻監控研判室和心理咨詢室多元調解功能平臺,簡稱“一平臺一中心四室”基層多元調解功能平臺,也稱“114”基層多元調解功能平臺。按要求按標準配置配齊了硬體設施,配備了專職工作人員,相關工作職責和制度上墻。制定了社會治安和社會形勢穩定研判制度、網格員管理和網格員培訓等制度,健全完善社會矛盾糾紛排查化解臺賬,由專人負責分類梳理並登記造冊。
創新“四字”舉措基層治理新模式。充分發揮“1131”基層政法隊伍及“小馬扎”紅色志願服務小分隊作用,動員村幹部、老黨員、退休老教師、當地文化名人等群體,組織成立志願服務宣講小分隊,採取入戶到府流動宣傳、定點宣傳和線上宣傳相結合的方式,在全鄉7個行政村開展每周志願宣講活動。
在“聽”上花心思。在各村委會公示欄、人員密集場所對外公開渾源窯鄉“1131”基層政法隊伍工作人員聯繫電話,全天24小時接受群眾投訴舉報破壞生態環境行為。接到群眾投訴舉報後,第一時間安排相關執法人員到達現場,第一時間進行處理,切實解決服務群眾的“末梢堵塞”。“被動聽”變“主動聽”,依托渾源窯鄉黨委打造的村級協商議事功能平臺,構建“網格+平臺”,秉著“百姓事、聚攏來、協商有你”原則,主動收集群眾意見和建議。
在“巡”上做文章。由鄉黨委牽頭,政法委員會同包村鄉領導,協調組織“1131”基層政法隊伍力量,發揮“村委會+網格員+聯戶長+護林員”作用,結合巡山、巡河、禁牧防火、秸稈焚燒和垃圾處理等日常工作,劃區域、分重點進行拉網式再排查和再整治,每半月開展一次大排查大整治專項行動。在開展日常動態排查監管的同時,以40個自然村網格員為聯絡員,以河長、林長為監督員,將生態保護與河長制、林長制結合起來,構築多元生態損害線索發現渠道。
在“治”上動真格。渾源窯鄉改變以往職能部門“單打獨鬥”的工作方法,採取“政府主導、部門聯動、協調配合、聯合執法”的工作機制,在處理群眾舉報及巡查中發現的破壞生態環境問題時,及時聯動整合“1131”基層政法隊伍力量進行執法處理,變“我管”為“都管”,形成監管合力。同時渾源窯鄉紀委加大監督問責力度,對在生態環境保護工作中的不作為、慢作為、亂作為現象進行問責處理,切實提高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思想自覺、政治自覺和行動自覺,構建好守護渾源窯綠色生態環境的“無縫”銜接保護體係。(馮海燕 李樹棟 徐樂)
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