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3日,錫林郭勒盟在北京召開錫林郭勒盟能源裝備制造産業峰會·2023,在全國地級市中首次正式發布了《錫林郭勒盟綠電和風機裝備制造指數白皮書(2022)》,涵蓋綠電裝機指數、綠電貢獻指數和風機裝備先進性指數、發展指數、貢獻指數、市場競爭力指數,全面展示了錫林郭勒盟建設國家重要清潔能源輸出基地的豐碩成果,展現了錫林郭勒盟新能源和風光儲氫裝備制造全産業鏈高品質發展的良好態勢和廣闊前景。
據悉,錫林郭勒盟是國家規劃的9個大型現代風電基地之一,也是國家“沙戈荒”大型風電、光伏基地布局的重點區域之一。近年來,錫林郭勒盟主動擔當戰略使命,深入貫徹“雙碳”戰略,聚焦內蒙古“兩率先、兩超過”戰略目標,扎實推進國家重要能源和戰略資源基地建設。截至2022年底,全盟綠電並網裝機達到1345萬千瓦,佔內蒙古自治區的五分之一強,綠電裝機指數達到22.26,成為內蒙古自治區率先建成千萬千瓦級綠電基地的盟市。2022年全盟已投産風光項目最高利用小時數分別達到4700小時、2100小時,綠電發電量達到301億千瓦時,居各盟市首位,內蒙古自治區每發100度綠電中,就有23.1度來自錫林郭勒。
錫林郭勒盟全域為國家一類風光資源區,100米高平均風速在10米/秒左右,等效發電小時2900—3900小時/年;太陽能年日照時數平均在3200小時以上,等效發電小時1600—2000小時,是全國少有的優質風光資源區,可利用資源分別佔內蒙古的1/3和1/6,可開發風電規模6000萬千瓦、光伏1億千瓦以上。
錫林郭勒盟具有清潔能源輸出得天獨厚的區位和通道優勢,地處東北、華北、西北交匯地帶,最南端與北京直線距離僅180公里,是內蒙古距離京津冀和環渤海、東北等用電負荷中心最近的盟市之一。已建成錫盟至山東、至勝利和錫盟至江蘇“兩交一直”3條特高壓輸電通道,勝利至張北特高壓輸電通道即將開工,佔到內蒙古特高壓外送通道的半數;已建成上都至河北承德、白音華至遼寧營口2條超高壓輸電通道,總外送電能力達到2500萬千瓦左右。2022年,錫林郭勒盟向北京、華北和華東地區送電750億千瓦時,居內蒙古自治區12個盟市首位,其中綠電佔比達到40%。
錫林郭勒盟具體安全可靠的能源保障體係,依托豐富的煤炭資源,規劃建設了6大坑口電站群,火電裝機達到1435萬千瓦,到“十四五”末將達到2100萬千瓦,可支撐新能源裝機2000萬千瓦以上,能夠有效保障能源安全輸出。
錫林郭勒盟是我國北方重要的“綠色低碳、電價洼地”,擁有多種低價綠電供應模式,對光伏新材料及應用、儲能電池、先進化工材料、先進碳材料、先進金屬材料、先進硅材料等12個行業的用電企業到戶電價僅0.29元/千瓦時;年用電負荷達到5億千瓦時以上的項目或組團,源網荷儲一體化模式終端電價不超過0.3元/千瓦時;二連微電網作為全國首批智能微電網示范項目,有25%的電量可上網交換,終端供電價約0.3—0.33元/千瓦時。
錫林郭勒盟“風光無限”,建設綠色清潔能源基地、打造祖國北疆“綠電三峽”的優勢獨特、前景廣闊,近年來吸引和匯聚了明陽智能、上海電氣、海裝風電、金風科技、運達風電、遠景能源、中船、京能清潔能源、三一重能、晶澳太陽能等一大批能源裝備制造領軍企業前來投資興業,帶動和引領錫林郭勒盟能源裝備制造産業迅速崛起。2022年,全盟風機整機産能達到700萬千瓦,産品型號涵蓋2.0—10.0MW各類機型;主機實際産銷達到1050臺,佔到內蒙古自治區總産銷量42.29%,位居內蒙古自治區各盟市之首,盟外訂單佔比63.43%,大機型佔比達到6.57%。2022年,新能源裝備制造行業實現産值58.8億元,同比增長11.4%。全産業鏈配套能力走在內蒙古前列。聚焦鑄鏈延鏈補鏈強鏈,錫林郭勒盟引進落地了聯動天翼、遠景能源等儲能電池和睿智、雁大、新蒙新等鋰電池石墨負極材料等高端制造項目,全盟在建儲能電池産能達到12GWH/年、在建負極材料産能達到30余萬噸/年。此外,贛鋒正極材料、中海儲能電解液等項目正在推進前期,華能泰山光伏設備、瑞晶太陽能單晶拉棒、三一重能N型單晶方棒硅片等項目已正式簽約,中船風電、京能清潔能源正在規劃建設裝備制造産業園區,風光儲氫裝備制造産業逐步走向規模化、高端化、集群化。
“十四五”期間,錫林郭勒盟將搶抓機遇大規模、高比例開發新能源,預計2025年全盟綠電裝機將達到2500萬千瓦,成為全國地級市首個“綠電三峽”,建成新能源+風電(光伏)裝備産業鏈、氫能産業鏈、儲能産業鏈+能源運維服務一體化發展的産業集群。(陳禹)
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