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5日,500千伏德義輸變電工程第一階段投産啟動任務順利完成,項目實現與烏蘭察布地區康得、嘉順2座220千伏變電站聯網。這座由內蒙古超高壓供電公司負責建設、錫林郭勒超高壓供電公司負責運維的變電站正式加入內蒙古電網大家庭,這也是內蒙古電力集團2023年投産的首個500千伏輸變電工程。
一顆初心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
化德縣,坐落于烏蘭察布市東北部,北連錫林郭勒盟、東接河北省康保縣,集通鐵路、呼滿省際大通道和二連口岸-天津口岸二級公路在此交匯。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和當地不斷加大的招商引資力度,使得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大型企業落戶于此。伴隨著經濟的騰飛,如何為當地提供安全穩定可靠的電力保障,是擺在內蒙古電力集團面前一個重要課題。500千伏德義輸變電工程業主項目部經理張曉東介紹:“德義工程所在的烏蘭察布地區,是內蒙古電網的東段,這個區域的電網承擔著整個烏蘭察布市用戶供電和電源送出任務,同時也是內蒙古電網與華北電網的聯絡點。這幾年烏蘭察布地區用電負荷增長速度非常快,現有的變電站已經滿足不了當地日益增長的用電需要,當地對于新建500千伏輸變電工程、優化電網架構有著很迫切的需求”。
事有所急,人有所謀,集團聚焦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超前謀劃,主動作為,在提升供電能力、推動能源轉型方面融行匯智,像德義、烏蘭花等一批保供電、惠民生的電網投資建設項目應運而生。如今,隨著德義工程的建設投産,不僅堅強了網架結構,有效緩解了地區用電壓力,促進區域經濟發展,同時還滿足烏蘭察布化德100萬千瓦風光儲項目的並網需要,助力地區新能源消納。“咱們這個工程,是既要綠水青山,又要金山銀山。”張曉東興奮的説。
一顆匠心打造樣板精品工程
2015年12月,自治區第一座500千伏智能變電站梅力更站投産,內蒙古500千伏主網邁出了智能化堅實的一步。今天,隨著500千伏德義變電站的投産,又一座500千伏智能化樞紐變電站在數字化轉型的大潮中登上舞臺。該站應用了“三層兩網”智能網絡架構和GOOSE傳輸機制,可以實現對站內資訊流高可靠性傳輸,實現了全站資訊數字化、功能整合化、結構緊湊化、檢修狀態化、介面平臺化、運維高效化。“因為是智能變電站,施工過程中我們使用了大量的通信光纜,不僅資訊傳輸速率和品質上去了,光是電纜,我們就節約超過90千米。”項目副經理馬晶晶説。不僅是線纜使用,變電站工程全過程採用三維設計+BIM(建築資訊模型)技術,通過發揮該技術可視化、協調性、預見性等特點,進行全專業三維資訊模型搭建,不僅提升了整體設計與施工品質,還大大節約工程造價,讓數字技術賦能“綠色樣板”工程。
綠色是樣板,數智是引擎,基礎還是要説品質和安全。面對化德地區黃金施工期短和疊加兩輪疫情影響,內蒙古超高壓供電公司堅持挂圖作戰,狠抓品質和安全。在工程建設現場,該公司狠抓作業風險管控,對違章和不文明施工等行為“零容忍”。“為了確保工期,我們合理安排工序,全力協調物資,作業高峰期有500多人同時在現場作業施工,大家只有一個目標,就是保質保量保安全,讓這個工程按期投産”。張曉東工程建設者的心聲。
一顆恒心高效推進工程啟動投産
雖已入夏,化德地區最高氣溫僅在十度左右,錫林郭勒超高壓供電公司的運作人員依然穿著棉衣,爭分奪秒逐條逐項進行投産啟動工作。為了優質、高效完成好投産任務,該公司集中力量、攻堅克難,成立現場工作指揮部,組織各專業人員提前3個月就介入參與到設備調試、啟動驗收工作當中,並協同重點突擊工程建設過程中的險、重、難問題,緊盯工程品質,強化過程管控,持續提升本質安全水準、項目綜合管理水準及智慧工程建設水準,助力打造優質精品工程。
針對此次投産任務,公司選派業務骨幹在變電站建設初期階段同步入場,加強各項電網設備全方位了解。運維團隊還提前編制各項應急預案和調試、驗收進度計劃方案,對照驗收大綱逐條逐項開展‘標準化’驗收,嚴把驗收品質關,完成缺陷分類管控和銷號處理,全方位做好啟動投産前各項設備檢查驗收工作。“‘零缺陷’投産是建設者的目標,更是我們運維者的目標,我們把站內基礎建設、土建隱蔽工程、電氣設備配置、輔助設備安裝等方面作為驗收工作主線,在嚴格對照標準進行驗收的同時,強化計劃的剛性執行,切實把工程驗收的各項任務落實落細。”德義站站長白鑫説。
作為內蒙古電力集團年內首個投産的500千伏輸變電工程項目,德義承載著不僅是安全穩定的優質電能,還有蒙電人傳輸光明、服務社會的責任與擔當。(段樂祺 武偉)
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