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彩,因這些“可愛”的人而發光

  • 2023-05-12 19:11
  • 來源: 內蒙古體彩中心

  近日,“匯聚微公益 添彩新征程”優秀公益金資助項目宣傳報道係列活動走進內蒙古,多家媒體實地探訪優秀公益金資助項目,探尋一線籌集體彩公益金的中堅力量。

  百折不撓 在體彩崗位發光發亮

  在內蒙古呼倫貝爾海拉爾區,有這樣一家體彩店,門口張貼著顯眼展示牌:“暖心驛站:屋內提供飲水、休息。”店主叫楊丹丹,今年已經61歲,是一級殘疾業主,唯一與她相依為命的兒子,也患有二級殘疾。楊丹丹開體彩店已有18年,剛開始並沒有接觸過體育彩票,但生活所需,經朋友介紹,楊丹丹與體彩正式結緣。

  從一無所知到熟能生巧,楊丹丹母子在呼倫貝爾體彩中心的定期培訓中慢慢學習彩票售賣知識,張羅布置體彩店,從只會數字走勢圖到解鎖彩票多種玩法,在社會進步中適應學習數字彩票,改變之大,毅力之堅,讓人嘆服。如今,體彩店成了楊丹丹母子唯一的生活來源,平常一個月能有6000元左右收入,旺季時一個月能賣1萬余元。提到暖心驛站貼識,楊丹丹這樣回答:“海拉爾的冬天很冷,我們接受過別人的愛心幫助,也想在力所能及的時候給別人提供幫助,將這份愛心傳遞下去。”

  退伍不褪色 在社會發揮黨員余熱

  在內蒙古通遼叫來河大街的一家體彩店,有一名身份特殊的體彩業主,他名何斌,今年43歲,是一名退伍老兵。

  1998年,何斌在北京入伍,服役2年後結束軍旅生涯。出社會後,何斌毅然回到家鄉,在2002年正式成為一名共産黨員。幾經輾轉,何斌選擇自主創業,開了一家體育彩票和福利彩票“雙節點”的彩票店。以彩票店為支撐,何斌多次參加社會公益活動,變身疫情期間的社區志願者、抗震救災的志願者、敬老院的義工……身份多變,初心不變,因為公益事業的屬性,何斌在體彩店內設置許多便民設施,如充電樁、雨傘提供區、醫藥應急箱、環衛工人飲水休息區等,麻雀雖小、五臟俱全,100平左右的體彩店不僅有彩票娛樂“潮”前裝備,還有如此豐富的便民設施,成了名副其實的便民驛站。

  “好多彩民把我這當成了家,當成了休閒娛樂的據點,每天都會來我這喝茶聊天、下棋、討論研究投注等,如果我出去久了不在店裏,彩民們都會問我去哪了,會去找我。有個彩民老大爺每天會過來幫我澆澆花、削削鉛筆,我店外有兩個木箱,他會從自己家裏買點菜籽給我種點小蔥、小辣椒、西紅柿這些,讓我特別感動。”何斌感慨道。如今,何斌體彩店年平均銷量達30萬元,月平均銷量穩定在2萬元。

  堅持不懈 最美體彩人的成長之路

  她,叫英春燕,是興安盟評選出來的一名最美體彩人。從下崗女工成長為最美體彩人,她身上有著怎樣的故事?

  在結識體彩之前,英春燕曾是一名當地農牧場商業公司的普通員工,在下崗之後便一直在家。2002年,英春燕偶然間在電視報紙上看到體育彩票上市的廣告,不懂彩票的她懷著忐忑的心情花了500元租了一個鐵棚子,開始了她長達20多年的體彩人生。

  當時每天彩票銷量很少,彩民也不懂彩票是怎麼回事,英春燕每天就不斷學習,跟顧客解釋彩票玩法,長期説話讓她身體極為不適,堅持一個月下來才掙了二百塊錢左右。但英春燕沒有放棄,每天在鐵棚子裏琢磨辦法,學習繪制彩票走勢圖表,那時候沒有現在配備的圖表宣傳,只有一臺機器,圖表全用大白紙手工繪畫,原本連數字也寫不規范的英春燕每天開始練筆練描紅,用碳素筆照著彩票小字描,慢慢地,英春燕描出來的字也基本像列印出來的了,這份認真,為她贏得了不少彩民。

  彩民基數越來越大,英春燕就組織彩民探討研究彩票的入注玩法,逐漸培養起了購彩氛圍。隨著事業發展,英春燕也從鐵棚子搬到了小平房,冬冷夏熱的惡劣環境同樣沒能讓她退縮,反而越搓越勇,因為熱愛,英春燕更加專注體彩事業,摸索出了與彩民融洽的相處模式,逐漸與彩民“打成一片”,如同家人。英春燕會記下彩民的生日,在對方生日或者節假日送去一聲溫暖祝福,會在彩民開始有非理性購票勢頭時及時勸導阻止,這樣的她,即使後來幾次搬遷門店,彩民也隨之跟來。

  如今,英春燕的體彩店在“世界杯”期間銷量能達200萬左右,月平均銷量達20萬,成為了興安盟追夢體彩路上的最美體彩人。

  體育彩票公益金的籌集,離不開每一位堅持在基層一線奮鬥的體彩人,他們有著自己的故事,有著不一樣的人生,但為著同一個目標、同一份事業在奮鬥,為體育強國建設默默奉獻諸多,因為有了他們,因為有這群“可愛”的人,體彩在社會效益上發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為健康中國、體育強國保駕護航。(楊盼) 

分享:

推廣

010070230010000000000000011120721129610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