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7日,包頭市舉行慶祝“五一”國際勞動節表彰大會,對2023年包頭市勞動模范、包頭工匠、包頭市職工創新成果及獲得2023年全國、自治區“五一勞動”獎狀、獎章、工人先鋒號的集體和個人進行命名表彰。同時,包頭首屆職工優秀創新成果開展。
近年來,包頭市總工會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全力建設自治區職工創新綜合示范區,組織動員全市職工廣泛開展技術攻關、技術革新、發明創造等豐富多彩的群眾性技術創新活動,取得了階段性進展,收到了明顯的效果。
搭建創新平臺,激發創新活力。包頭市總工會把職工(勞模)創新工作室作為弘揚勞模精神的重要載體、提升職工技能的重要陣地、組織職工開展技術創新的重要平臺,形成基層工會級——直屬工會(産業工會)級——包頭市級勞模(職工)創新工作室創建體係。
截至目前,全市共有創建市級及以上勞模(職工)創新工作室274個,其中全國示范性勞模和工匠人才創新工作室3個,自治區級職工創新工作室38個。2022年,第一批自治區職工創新工作室聯盟3個,包頭市級創新工作室聯盟5個。
完善激勵機制,鼓勵建功立業。制定《包頭市總工會關于實施專項獎勵深入推進職工職業技能比賽的通知》,著力強化激勵引導,將職工技能與勞模、工匠、五一獎等評選掛鉤,物質獎勵和精神獎勵相結合。鼓勵企業將職工創新與職業技能等級認定、高技能領軍人才評選考核、用工身份轉換、薪酬待遇等緊密結合。
圍繞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深入實施國家技術創新工程,充分發揮職工技協組織作用,深入實施以推動技術創新為主題,以開發具有自主智慧財産權核心技術為重點的職工技術創新活動,引導和鼓勵職工積極參加小革新、小發明、小改造、小設計、小建議等“五小”活動,在技術創新的實踐中發揮聰明才智,進一步提升了勞動競賽的科技含量。2022年全市開展勞動與技能競賽企事業單位9720個,參賽職工64.36萬人。其中:合理化建議43759件,技術革新4437項,發明創造1270項,年內總結推廣先進操作法170項,獲得專利128項。
厚植工匠文化,打造工匠之都。將打造“工匠之都”作為品牌和亮點工作大力推進,旨在以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為引領,選樹一批具有崗位技術創新和技術成才的榜樣,帶動全市職工立足崗位、提升技能,養成“追求卓越的創造精神、精益求精的品質精神”,進一步激發職工創新創優活力,充分發揮先進人物的示范引領作用,大力營造勞動光榮的社會風尚和精益求精的敬業風氣。
目前,包頭市已命名167名包頭工匠,其中包括2名大國工匠和18名北疆工匠。充分發揮工匠學院作用。在鼓勵更多院校創建內蒙古工匠學院、包頭工匠學院、職工技能和創新能力實訓基地的基礎上,打造一流創新創業産教融合示范高校,形成資源共用、功能互補、運作聯動的工作機制。同時,開展創新成果評選,展現職工風採。(蔡冬梅 周蕾)
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