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稼穿上“環保衣”農業走上生態路

  • 2023-04-26 19:16
  • 來源: 五原縣委宣傳部

  地膜是不可或缺的農業生産保障,地處黃河至北的五原縣是農業大縣,亦是地膜使用大戶。在鋪膜盛期,五原縣各處田間地頭緊抓農時、開展作業,鋪設高強度加厚膜與全生物可降解膜,為莊稼穿上“環保衣”,讓田間“白色污染”轉為綠色護地優質品,讓農事生産真正走上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

  在五原縣勝豐鎮明豐五組的葵花地裏,大馬力雙膜鋪膜機正有條不紊地作業,換膜、裝底肥、定位、打點兒、平鋪、壓實邊膜……這次所鋪地膜為0.015mm的高強度加厚膜,在超重鋪膜機碾壓過後不裂不碎,從源頭上保障了地膜的可回收性,切實提高地膜離田率。鋪設高強度加厚膜既解決了以往地膜碎成渣片難以撿拾的問題,又破解了爛在地裏既破壞土地肥力、風沙天氣到處亂飛影響村容村貌的難題。“今年我們落實了800捆厚地膜,鋪設厚地膜保墑保水分,到了秋天殘膜好回收,對土地的污染也越來越小。”勝豐鎮明豐村黨支部書記劉小明説道。

  在小麥套玉米地裏,另一款流行産品全生物可降解膜也即將開工覆蓋,它更具有調節地力、增産提質、無需回收的特點,該地膜最終通過土壤微生物分解,降解為二氧化碳和水,既減輕病害又保水保肥,還節省了人工拾膜收膜成本。今年五原縣採取先買後補、直接補貼的方式進行大力推廣,全生物降解地膜按 120 元/畝直接補貼給農戶,補貼後成本價為10元/畝。“經過大范圍宣傳補貼政策,落實8000多畝全生物降解膜,今年地膜補貼力度非常大,老百姓也非常滿意,還能給百姓增收致富。”勝豐鎮副鎮長王亞飛説道。

  近年來,五原縣農科局將加厚地膜的應用與殘膜回收相掛鉤,所有使用加厚地膜的實施主體,必須在使用的區域內進行殘膜全域回收,且回收率要達到90%以上。經縣農科局驗收合格後,給予實施主體20元/畝的殘膜回收離田補貼費。如今已形成有回收員、村有轉運隊、鎮有儲存及兌換網點、縣有回收加工再利用企業的四級回收利用體係。五原縣金絲路再生資源有限公司負責人朱軍介紹説:“回收後的塑膠殘膜加工成毛管顆粒,我們會銷往外地進行再加工。”“一膜多用”的再生利用使地膜變廢為寶,也讓農業開辟了可持續發展路徑。

  為使地膜污染得到有效控制,五原縣多措並舉、多方發力,充分發揮合作社、各鄉鎮(農場)的科技示范園區、土地流轉大戶等多種生産經營主體的帶動示范作用。一方面大力宣傳引導科學使用回收地膜,提高補貼政策的知曉率,強化環保意識。另一方面嚴格監測地膜品質,統一組織殘膜回收,讓地膜使用向可回收、可降解、無害化轉變,有效保護耕地地力,切實推動全縣農業生態環境有效改善。

  五原縣農牧和科技局副局長劉達銘介紹説,“為了防止農業面源污染,提升耕地品質,促進農牧業高品質發展,我們通過廣泛宣傳動員明確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以簽訂責任狀的形式層層分解任務”。據劉達銘介紹,截至目前,五原縣加厚地膜完成24.4萬畝,完成比例是71.8%,全生物可降解膜落實任務5.5萬畝,完成比例是79.1%,爭取五月底以前完成全縣地膜科學使用回收總面積41萬畝的任務。(劉九維 任慧芳)

分享:

推廣

01007023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9567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