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9日,自治區科技廳面向全國發布新一期種業科技創新重大示范工程“揭榜挂帥”榜單。本期榜單設大豆優異種質創新及新品種選育1項,計劃每年投入500萬元,滾動支援3年,利用全國范圍的優勢創新資源,加強大豆産業科技攻關,持續推進解決大豆全産業鏈關鍵技術難題。
大豆是我國重要的糧食作物、油料作物和蛋白飼料,提高大豆供給能力對確保國家糧食安全具有重要意義。今年中央一號文件明確提出,加力擴種大豆油料,深入推進大豆和油料産能提升工程。內蒙古地處優質綠色大豆産業帶,是我國重要的大豆生産基地,優勢産區集中。近年來,自治區把推動大豆産業發展作為內蒙古的五大任務,建設國家重要農畜産品生産基地的重點舉措,推動大豆播種面積和總産量恢復性增長,播種面積最高達1802.5萬畝,居全國第二位。今年自治區將進一步優化種植業結構,擴種430萬畝大豆,進一步挖掘大豆生産潛力。
糧食安全,種業先行,科技創新是種業發展的關鍵。當前,自治區大豆種業發展仍存在原始創新能力不足、從業企業不大不強、科企結合不緊密等突出問題,急需面向全國張榜招賢,邀請國內最有實力的研發團隊與區內龍頭企業組建創新聯合體,合力揭榜攻關解決産業發展重大關鍵技術難題。此次榜單的研究內容包括七個方面,分別是:開展種質資源引進、精準鑒定及種質創新利用研究;解析優良品種(種質)形成的遺傳基礎,提出育種利用途徑;構建動態種質基因庫,拓展種質的遺傳多樣性研究;培育高産、早熟、優質、抗病、抗逆、宜機收等重點性狀突出和綜合性狀優良的大豆新品種;研制提高大豆雜交制種産量技術;研制大豆病、蟲、草害綠色綜合防控技術;研究有利于大豆高産穩産的土壤耕層結構和糧豆輪作制度,整合高産高效輕簡化栽培技術模式。
按照項目預期目標,揭榜團隊須在項目執行期內完成以下任務:一是完成200份國內外優異種質資源的引進、鑒定與評價,創新3-5份新種源(含有高油、高蛋白、抗病、耐密植、耐鹽、耐旱、耐蔭等某一性狀或多個性狀突出的種質);二是解析1個優良品種(種質)的遺傳基礎,提出育種利用途徑;三是構建早熟動態不育輪回群體種質基因庫1個,含200份以上大豆種質;四是培育高産、優質、多抗、耐逆、宜機收等重點性狀突出和綜合性狀優良的大豆新品種4-5個,其中極早熟品種1-2個,早熟品種1-2個,中早熟品種1-2個,高油品種1-2個(脂肪含量在21.5%以上),産量增産5%以上;五是研制雜交大豆高産制種技術1項,制種産量達到90公斤/畝以上;六是建立與品種相適應的高産高效栽培模式1套;七是完成新品種、新技術展示示范2萬畝以上,輻射面積50萬畝以上。(劉欣)
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