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爾多斯市東勝區建設街道億利金威社區文化廣場是周邊小區居民活動鍛煉的重要場所之一,每年舉辦群眾性文娛活動百余場,每次大型活動,因附近沒有公共衛生間,如廁問題成了大夥兒的難題。如今,這一難題通過推行“四單四問四籌”工作機制得以解決,新建的公共衛生間方便寬敞,受到周邊居民稱讚。
“四單四問四籌”工作機制即:群眾“點”單,問需于民;集體“議”單,問計于民;組織“派”單,問情于民;全員“評”單,問效于民;駐區企業讚助、包聯單位支援、居民群眾自籌、鎮街道項目資金補充的“四籌”經費保障。“四單”是方式,“四問”是落腳點,“四籌”是保障。“點評”的是民意民情,“議派”的是服務宗旨。自推行以來,東勝區以推進民生實事“項目化”為抓手,確保民生實事件件有回音,事事有著落,一大批民生實事得以落地落實。
三條途徑群眾“點”單,問需于民知冷暖。東勝區充分發揮黨群服務中心建立的“聚議廳”制度,通過幹部了解、群眾反映、信息化手段採集三條途徑掌握民需民情。安排專職人員積極收納群眾意見,鼓勵群眾“點”單。黨員幹部每周至少與所聯繫的群眾聯繫1次、每月至少見面1次,做到網格內人地物、特殊困難群體、群眾反映痛點難點問題、物業服務“四必清”。依托黨群服務中心,設置“民情電話”、民意徵集箱,結合主題黨日活動,將每月21日固定為“點單日”,借助微信群、“多多評”等信息化手段,及時掌握群眾訴求,做到解居民困難、意見建議、解決方案、工作進展、滿意程度“五必記”,群眾反映的“需求清單”變為了“工作帳單”。
“我們小區因管網老舊,每到供暖季管道總是隔三差五破裂,管道漏水事故時常發生,向社區反映後,社區多次積極協調相關部門,拿方案、做動員、協調資金,最終更換了小區管道,真的是幫我們解了大難題。”東勝區紡織街道華研生活小區居民王永禎説。
三道程式集體“議”單,問計于民聚民意。東勝區通過居民分析提議、社區初審研究、街道會審把關三道程式開展民主協商議事。村社區每半個月至少組織1次“聯合黨委”聯席會議、鎮街道每月至少研究1次群眾關注的重點難點問題,做到“小事不出村社區、大事化在鎮街道”。一時難以解決的問題,鎮街道與縣處級包聯領導、包聯單位和共建單位會商後,經區級研究確定為區級重點民生實事項目。據了解,2023年確定區級重點民生實事項目107個,民生保障、紅色物業服務類佔比達75.7%,群眾提議的“問題清單”變為了“履職帳單”。
三個層面組織“派”單,問情于民下真功。東勝區通過區委亮項目、單位亮承諾、社區亮服務三個層面開展“亮曬比”,充分運用“四籌”經費保障方式,大力協調駐區企業讚助、積極爭取包聯單位支援、發動居民群眾自籌,把鎮村、街道社區、機關企事業單位、駐區單位、非公經濟組織和社會組織各方資源統攬起來,確保項目推進有牽引力,落實有保障力,組織派出的“民生清單”變成了群眾的“幸福帳單”。
“項目立項、可研報告、施工設計、招標工作均已完成,包聯單位、共建單位已認領……”近日,一個個關于民生實事項目“派”單一目了然的出現在銅川鎮黨群服務中心公示欄上,增強了工作透明度和群眾認同性。
三個環節全員“評”單,問效于民鑒得失。東勝區通過動態監督、年終考核、群眾評議三個環節查弱項、補短板。積極開展群眾評議活動,做到了項目實施前明白、實施中監督、實施後評價。2022年實施的106個區級重點民生實事項目累計投入資金3370余萬元,完成率98.1%,群眾滿意度達98.7%。“我們街道聯合區行政審批和政務服務局,將區級183項審批服務事項延伸至街道黨群服務中心辦理,辦理窗口設置了滿意度評價器,工作人員的服務態度、辦事效率、辦理結果均可讓群眾面對面給予評價。”東勝區幸福街道黨工委書記郝靜宇説。
“問需于民,就是要實現惠民實事和群眾需求‘共情共融’。問計于民,就是要把群眾的‘土辦法’變成‘金點子’。問效于民,就是把評判的尺規交給群眾。為民辦實事一定要和群眾‘坐到一條板凳上’,站在他們的角度了解他們真正所想所需,這才是我們這個溫暖城市應有的樣子。”東勝區委常委、組織部部長劉春光説。今後,“四單四問四籌”工作機制在推進中將更加注重群眾關切和需求,力求各項措施見行見效,成為切實為群眾解難題辦實事的一把“金鑰匙”。(王芳 趙建成 高平 王瀟)
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