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豐鎮市元山子鄉申家庫聯村正在踏著時代的節奏,以弘揚中華傳統文化為和美鄉村建設注入更多動能。
弘揚傳統實現文化振興
豐鎮市元山子鄉地處豐東抗日根據地中心區域,是典型的革命老區。在這片紅色熱土上,誕生了胡一新、劉耀宗兩位抗日志士,更有許多烈士為革命犧牲並長眠于此。近年來,元山子鄉深入挖掘紅色文化資源,不斷弘揚愛國主義革命精神,大力發展老區文旅産業,積極打造紅色文化教育基地、黨史教育基地、中小學生研學實踐基地。將革命老區紀念展廳、胡一新故居、劉耀宗生平陳列室、120師戰鬥遺址為主的“多位一體”紅色文旅發展格局,以弘揚中華傳統文化,凝聚老區人民愛國之情,以文化振興為鄉村建設注入更多活力。
鄉村和美有形更有神
鄉村振興不僅要“富口袋”更要“富腦袋”,精神文明建設是推動鄉村建設的題中之義,申家庫聯村隸屬于元山子鄉行政村,戶籍人口187戶398人,常住人口57戶138人,在這裏男女老幼皆可背誦部分唐宋詩詞以及近代詩詞。2017年,鄉黨委政府在該村成立了“老區詩社”,現在有168名社員,5個詩詞興趣小組。2017年4月,元山子鄉被內蒙古自治區協會命名為“中華詩詞採風創作基地”,申家庫聯村被烏蘭察布市詩詞協會命名為“中華詩詞村”。通過中華詩詞的宣傳弘揚,元山子鄉出現了“三多三少”的局面,信黨的多了,信教的少了;文化活動多了,酗酒賭博的少了;好人好事多了,陳情告狀的少了。在申家庫聯村的示范帶動下,全鄉詩詞歌賦得到了極大的普及,為繁榮元山子鄉文化振興發揮了積極作用。
鄉村不僅要塑形,更要鑄魂。下一步,豐鎮市元山子鄉將大力抓好鄉村精神文明建設,不斷提升農民精神風貌,用書香凝聚鄉村振興的精神力量。盤活更多鄉村文化資源,強化政府帶動、節日拉動、文旅互動,培育更多更好具有鄉土氣息的“文化秧苗”。(潘東)
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