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體經濟帶好頭 農民群眾有奔頭

  • 2023-03-21 17:23
  • 來源: 鄂爾多斯市東勝區委組織部

  “看看我們這‘金燦燦’的小米,自從村裏打造了‘老梁外’品牌,我們的銷路打開了,生活更有奔頭了,日子也是越來越紅火了!”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市巴音敖包村書記陳建忠高興地説。巴音敖包村常住人口不到400人,地處偏遠,村集體經濟薄弱一直是制約巴音敖包發展的難題。

  2018年以來始,鄂爾多斯市東勝區積極推行農村集體産權制度改革,為有效利用巴音敖包的土地資源,在村“兩委”反覆考察研究後,決定在白家壕社擴大修復原有截伏流滲區,通過注冊成立以村書記為企業法人的村集體企業,以“企業+黨支部+村集體+農戶”的發展模式,流轉土地100畝配套澆灌設施,耕種了蕎麥,收益16000元,拿到了村集體經濟的“第一桶金”。

  為拓寬蕎麥面的銷售渠道,做精做細蕎麥面深加工,村“兩委”籌措450余萬元,通過注冊了“老梁外”土特産品牌,擴大生産規模,建設了佔地約面積1300平方米“老梁外”挂面加工廠廠房,推出老梁外係列雜糧挂面,實現年産4000噸以上,産值2000萬以上,解決本村村民10人就業問題,經過幾年的市場反饋,深受消費者喜愛。

  去年,巴音敖包村再次擴大生産規模,提升農産品加工轉化增值空間,村“兩委”籌資600余萬元,在東勝區罕臺鎮建設了一條現代化雜糧挂面生産線,探索建立從生産加工到行銷服務的全鏈條供應鏈體係。經過不懈努力,巴音敖包村成功與多家企業簽訂長期供貨合同,帶動村民及集體經濟增收90余萬元。“下一步,我們將繼續打造‘老梁外’挂面加工廠,投入使用後,年産量近6000噸左右,更大限度的帶動當地農民群眾增産增收”巴音敖包駐村第一書記郝二斌表示。

  巴音敖包村是東勝區村集體經濟發展的一個縮影。近年來,東勝區按照“黨組織+合作社+企業+農戶”的發展模式,持續帶動村集體增收、農民致富,2022年共計實施集體經濟項目115個,村集體經濟經營性收入1941.73萬,實現了村集體經濟總量增長、品質提高、實力增強。(千青柏)

分享:

推廣

01007023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9450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