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措並舉 協同推進鄂爾多斯市入河排口整治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效

  • 2023-02-14 17:22
  • 來源: 鄂爾多斯市委宣傳部

  按照國家統一工作部署,鄂爾多斯市圍繞黃河流域入河排口“查、測、溯、治”,有序推進各階段任務。2022年,國家和自治區排查移交的疑似入河排口點位共有674處,目前完成80余處排口水質監測,已完成有水可監測排口監測任務,已完成全部入河排口溯源任務。通過立行立改、取締封堵等整治措施,對250余入河排口完成整治,其余點位正在有序開展整治。鄂爾多斯市21個國考斷面2022年水質均值100%達標,地表水環境品質同比去年變好0.20%。

  合力攻堅入河排口排查整治,打贏污染防治攻堅戰。一是成立鄂爾多斯市黃河流域入河排口排查整治工作領導小組,統籌部署全市入河排口排查整治工作。二是印發實施分年度《污染防治攻堅任務清單》和《污染防治工作實施情況考核方案》,將水環境品質、水污染防治工作完成情況作為考核內容,倒逼旗區加快推進入河排口排查整治等任務。三是起草《黃河流域鄂爾多斯段生態環境保護專項實施方案》《鄂爾多斯市人民政府關于加強黃河幹流及重點支流入河排口綜合整治的通知》《鄂爾多斯市水生態環境保護“十四五”規劃》等指導文件,為高標準完成黃河流域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指明方向。

  全面開展排查整治工作,細化入河排口清單。一是入河排口“排查”。完成黃河幹流及重點支流(烏蘭木倫河、龍王溝、皇甫川、黑岱溝、孤山川、都斯兔河)入河排口排查工作,覆蓋河道約1218多公里。現場排查工作按照“站在水裏看岸上”原則,實施“全口徑”排查,包括對工業排口、農業農村排口、生活污水排口、雨污混排口,以及溝渠、排幹等排口的排查。二是入河排口“監測”。開展入河排口水質、水量和行業特徵指標監測,準確掌握入河污染物排放及其特點、規律等情況,重點對汛期前、大雨後監測,識別排放量較大、排放水質較差、環境影響較大的入河排口及主要排放問題,確保做到精準施治、過程科學。三是入河排口“溯源”。生態環境部門會同水務、農業農村等部門及相關街鎮,條條聯動、條塊聯動,形成工作合力,整合相關資料、審核溯源資訊,通過人工現場踏勘、無人機近地航測等手段,做到橋下水下、隱蔽地區“有口皆查”。四是入河排口“整治”。根據排查溯源結果,細化分類整治標準,按照“取締一批、規范一批、整治一批”的要求,對于簡單容易整改問題,立即落實整改;對于復雜整改問題,比如雨污混接等需要開展工程措施的、入河排口出水水質較差的、影響流域斷面水質的,按照“一口一策”工作原則,制定整治方案,限期完成整改。同時,鄂爾多斯市生態環境局組建入河排口整治技術支撐團隊,對旗區的入河排口整治方案編制開展點對點、一對一技術幫扶。

  持續開展專項執法檢查,嚴厲打擊流域內破壞生態環境行為。持續開展“雷霆斬污”生態環境專項執法行動,通過該行動嚴厲打擊全市各類環境違法行為,以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品質發展為重點,對照《黃河流域鄂爾多斯段生態環境保護專項實施方案》和污染防治十大行動,全面徹查黃河流域鄂爾多斯段幹流和支流入河湖排口,特別是對烏蘭木倫河、龍王溝等重點流域周邊的涉水企業加大了執法檢查力度,形成環境執法高壓態勢,進一步提升生態環境品質。

  依托科學技術和專家資源,探索入河排口監管新機制。一是聯合生態環境部衛星環境應用中心通過無人機對黃河幹流及重要支流河道錄制影像並對入河排口進行解譯;聯合市公安局警務航空支隊對烏蘭木倫流域重點水域、水庫、入河排口開展高空巡查;採取現場攜帶型水質監測和實驗室監測等方式掌握入河排口水質;採取無人機等科技手段對入河排口進行溯源,掌握排放狀況。二是多次邀請相關專家對入河排口設立審批、排查、整治等工作指導培訓;通過現場學習和視頻交流等方式借鑒長江流域入河排口排查整治典型做法,進一步做好“鄂爾多斯”排口排查整治工作。(李鵬)

  

分享:

推廣

01007023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9364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