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準格爾旗認真貫徹中央關于“三農”工作的決策部署,始終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工作的重中之重,把農村發展、農業增效、農民增收作為共同富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堅持“依法、自願、有償”的原則,在穩定農村家庭承包經營的基礎上,繼續深化農牧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不斷創新土地規模化合作模式,率先在十二連城鄉探索以組建農業合作社進行聯戶經營、入股分紅等新型經營模式,讓分散的土地産生了“聚合效益”,走出了一條鄉村振興和共同富裕的新路子,全力打造準格爾共富樣板區。
因地制宜探索符合實際新機制
準格爾旗緊緊抓住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大機遇,積極推行土地規模化合作經營模式,創新建立符合當地實際的“黨支部+合作社+基地+農戶”農業合作經營新機制,趟出了産業規模化經營之路。強化黨建引領。試點先行,培養壯大一支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三農”工作隊伍。突出效果導向,積極推行嘎查村績效考核新機制,鼓勵鄉村兩級比學趕超、爭先創優。堅持廣發動、真帶動、齊推動,著力推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優化産業布局。積極培育綠色新型經營主體,不斷探索經濟高品質發展新方向,創新提出了“一帶四區兩中心”的發展思路,全力推動國家農村産業融合發展示范園建設。聚焦産業發展。堅持因地制宜,結合當地實際、先後出臺《準格爾旗鄉村振興重點産業發展扶持政策(實行)》等一係列政策措施,全面促進産業提質增效。
規模經營趟出産業發展新路子
準格爾旗積極探索多種形式的利益聯結新機制,不斷提升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一是股份合作化經營模式。由村黨支部牽頭成立合作社,按照“耕地入股、集體經營、專人管理、以股分紅”的經營管理原則,在自願、平等的基礎上,將各自承包的零散土地進行整合,整合後的土地作為股份加入合作社,合作社對入股農戶的土地進行統一管理經營,股份按1998年二輪土地承包人數平均佔有,按人頭分紅。二是以種植大戶為主的合作經營模式。黨支部牽頭成立以種養殖大戶為主的合作社。按照“大戶帶動、整片入股、零散流轉”的原則,在自願的基礎上,將各自承包的土地作為股份加入合作社,股份按入社土地畝數佔有,分紅按畝數分紅。三是小組合作聯戶經營模式。組建專業合作社,合作社對入社農戶的土地進行聯戶經營,將土地按照地理位置相近、立地條件類似等因素劃分為多個生産小組,每個小組從組內農戶中推選一位管理人員進行生産統籌管理,産品銷售完成後各小組將凈利潤按照入股土地面積分配給本小組農戶。通過實行“統一規劃、統一採購、統一技術、統一銷售”的“四統一”標準化生産模式種植,合作化經營模式為農民增收發揮出了顯著成效。
科技創新驅動共同富裕新引擎
聚焦打造科技創新新高地,深入實施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突出抓好鹽鹼地改造、科技育苗等技術,創新建立電商服務中心等平臺建設,加快推進科技成果就地轉化,讓科技創新為産業轉型發展強基賦能。探索“農業+技術人才”模式。探索引進江蘇柴米河農業科技公司,創新村企合作經營模式,建成佔地150畝的育苗基地,供應周邊村鎮大棚瓜果蔬菜種植戶,實現各類種苗本土化培育。通過引進清華大學的鹽鹼地改造技術,重點對蓿亥圖、東不拉、西不拉村部分鹽鹼地進行改造,擴大水稻種植面積。現已改造鹽鹼地2萬余畝,全部種植鹼稻,畝産可達到800-1000斤左右。探索“農業+龍頭企業”模式。探索推行“政府+中化農業MAP+合作社+家庭農場+種植大戶+農業公司”的模式,將種植專業合作社整合加入農場,依托中化現代農業有限公司土地托管合作項目,通過提供一站式、保姆式的托管服務,每畝將增收500元,實現農業現代化轉型升級,帶動農民增收致富。探索“農業+文旅發展”模式。依托現有農牧業基礎,大力發展鄉村休閒旅遊業。對28個休閒農業採摘園進行完善提升,累計培育休閒採摘園51個,農家樂58戶,以農帶旅、以旅興農,推動農業轉型升級,形成産業發展新格局。探索“農業+電商服務”模式。建成産品電商服務中心1處,實現農産品溯源、實時監測生長環境以及網絡直播行銷,逐步形成從育苗、田間管理到倉儲、線上線下銷售一條龍服務産業鏈條。(李根 李炳 劉書嫘)
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