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鄂爾多斯市準格爾旗地貌素有“七山二沙一分田”之稱,多屬黃土丘陵溝壑區,水蝕風蝕並存,水土流失嚴重。“山是和尚頭、風吹黃土走、缺水如缺油”,這句在老百姓口中廣為流傳的順口溜,是過去當地生態環境的真實寫照。布爾洞溝村位于準格爾的“七山”之中,地處歷史上就被稱為“美稷之地”的沙圪堵鎮西南部,屬于典型的幹旱梁峁山區。
從黃土裸露、溝壑縱橫、水土流失到樹木上山、灌草入川、溝洼成蔭,準格爾旗全力推動河山再造。如今厚植幾十年的生態紅利正在逐步釋放。
近幾年來,布爾洞溝村在鄉村振興資金的扶持下,成立農機具專業合作社,通過流轉村民坡耕地和大型機械進行平整的方式,建成小雜糧科技示范基地600畝,與龍頭企業合作進行小雜糧代加工,村民訂單種植小雜糧400余畝,注冊“稷香”“美稷”商標,實施線上線下銷售,規模化、機械化、品牌化種植,初步形成了小雜糧産加銷一體化發展的新格局。
2022年,身處大山腹地、靠“老天爺”吃飯的布爾洞溝村迎來大轉折——沙圪堵鎮以該村為中心,在4個村實施坡耕地改梯田項目5000畝,配套集雨集水灌溉平臺和滴灌節水設備,讓跑土、跑水、跑肥的“三跑地”變成了保土、保水、保肥的“三保田”。“當前,正在積極申報國家級小雜糧種植基地,爭取實施節水灌溉工程。”沙圪堵鎮鎮長薛欣波説,今後五年,全鎮計劃以布爾洞溝村為中心重點打造4萬畝小雜糧種植基地,項目建成後,總面積達到5萬畝,實現年産值1億元。如今,從布爾洞溝村空中俯瞰,七彩的梯田,在山巒綿延中格外醒目,一坡成片,層層疊疊。村民和大型機械在忙碌穿梭,荒溝荒坡倣佛一夜之間華麗變身,一幅村富民強的新圖景正在徐徐展開。“今年,有了‘坡改梯’,再加上集雨集水灌溉平臺和節水灌溉‘雙保險’,村集體預計純收入能再次突破100萬元。”楊大海滿懷期望。(孟瑞林 馬利)
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