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國企改革三年行動正式啟幕。這一年,新朔鐵路經歷重組整合,迎著改革的浪潮,激流勇進,一個全新的專業化鐵路公司應運而生。這是國家能源集團積極響應國企改革三年行動、深化鐵路管理體制機制的重大舉措,對于優化內蒙古西部地區鐵路運輸布局、增強集運能力、提升運輸效率、充分發揮一體化優勢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三年來,新朔人乘風破浪,步履鏗鏘,將汗水揮灑在這片熱土,奏響新朔鐵路高品質發展的嶄新的樂章。
把握破題關鍵一招
5月7日7時30分,在新朔鐵路大準分公司二道河工電區段,70多名職工整齊地喊著勞動號子,齊心協力更換鋼軌,一片熱火朝天的景象。這是大準線春季集中修施工現場的一個縮影。
春季是線路維修的“黃金期”,集中修是鐵路設備品質提升的“重頭戲”。在施工現場有一個人,他目光如炬、指揮若定,眼神中透著專注,那是二道河工電區段副主任韓飛雲。集中修期間,韓飛雲每天都是淩晨4時起床,早早到“天窗”作業現場盯控、監督、核查。在他的指揮下,職工們分工明確、配合默契,用時3小時順利完成了一根500米長、37.5噸重的長軌條換軌作業。雖然是管理人員,但作為施工負責人,他需要跟班作業。自工電融合改革之後,管理效能得到優化,生産效率進一步提升,實現安全穩定、隊伍穩定、效益穩定,改革的優勢盡顯。身為改革的參與者、見證者,談起工電融合,韓飛雲黝黑的臉上滿是欣慰與自豪。
2020年8月,大準分公司經過廣泛調研,參考借鑒高鐵工電供融合改革模式,形成工電融合改革方案,推動原有區段進行融合,成立5個工電區段,將88個班組整合為68個,管理人員精簡14人,防護員優化34人,取消巡道工、助理值班員等崗位。二道河區段作為試點單位于同年11月開展工電融合改革,整合業務流程,優化生産布局。
新朔鐵路領導班子深知不破不立的道理,改革是破解難題的關鍵一招,要有敢于破題的勇氣、敢于碰硬的精神,才能闖出一條高品質發展的新路。大準分公司總結凝練了“工電聯整十步法”,形成“共用天窗、聯合作業、一體化管理”的集約化生産模式,將優化後的人員充實到生産一線,解決了以往信號防護人員不足、道岔維修結合部作業衝突等問題。整合後,“天窗”利用率提升至98%以上,勞動生産率提升約30%,設備故障率同比下降50%,工電融合“1+1>2”的作用充分顯現。
于變局中開新局
1988年出生的向翔是新朔鐵路供電分公司外西溝供電車間書記、副主任。作為公司的年輕骨幹,他積極參與公司改革三年行動的各項事宜。
新朔鐵路重組成立後,新準鐵路人員由包神鐵路集團劃轉到新朔鐵路,面對新環境、新面貌,新的制度、新的管理模式,不光是向翔,大部分職工都感到不適應。與此同時,公司深化三項制度改革,全面推進勞動、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和“安全智慧高效綠色”的一流運輸企業建設。改革需要有人“衝鋒”,面對改革的不適應症,就要于危機中育先機、于變局中開新局。
不論是當檢修工、安技員,還是現在的管理崗位,向翔甘做前行道路上的“開路者”,以實際行動踐行黨員的錚錚誓言。供電分公司自上到下開展每日一題、每周一學、每月一考、每季一討論,對各項規章制度、方針政策、專業技能知識進行考核,層層傳導壓力,形成“以查促改、時查時改,以改促變、以變促優”的良性迴圈。向翔堅持學習鑽研,到現場參與檢修,以實事求是的嚴謹態度、持之以恒的實踐為職工作出表率。
2021年7月初,新朔鐵路在供電分公司試點開展“六要素一成長”創建活動,要實現“全員防風險、全員促改革、全員抓安全、全員提素質、全員創效益、全員保穩定,我與新朔共成長”。供電分公司結合供電專業特點和工作實際,第一時間制定工作方案,形成62項任務分解清單,分四個階段推進各項工作。“這次改革的重點就在于全員參與,每個人都是改革的一份子,感覺更有歸屬感了。”向翔説。
在全員促改革的大環境下,供電分公司著力提升創新創效能力,按照智慧新朔“1235藍圖”規劃方案,統籌規劃、分步實施,推進6C係統部署,黍地溝牽引變電所完成無人化改造,納林川牽引變電所引進智能巡檢機器人,“重載鐵路牽引供電系統平衡供電技術研究及應用”項目榮獲國家能源集團2021年度科技進步一等獎,“巴準線貫通式同相供電工程技術研究與應用”被集團推薦為交通強國建設試點項目。
改革為企業發展“賦能”
淩晨2時,正在做值乘準備的電力機車司機包蒙琦和同事聊得正起勁。“現在去食堂吃飯,一刷臉就能結賬,再也不用排隊了,真是科技改變生活呀!”“可不是麼,智慧化發展讓我們工作和生活都越來越便捷了。” “現在智慧機務建設全面啟動了,咱們也能實現智能化出退勤了,列車的各種運作狀態都通過係統和大數據進行監控,值乘也不用這麼費事了。”二人説著,登上機車,駕駛著滿載烏金的萬噸列車消失在茫茫夜色中……
新朔鐵路“智慧機務”建設完成了頂層設計規劃,運用安全係統、檢修管理係統、智慧整備棚等項目陸續推進;QC小組完成技術創新項目16個,LKJ數據無線換裝實現人控到機控的轉變;開發機車遠端監視、列車精確定位、機車智能控制等關鍵核心技術,提高現有智能駕駛係統停車精度30%以上,實現列車的自動化運作,自動化控車率達到98%以上;大準鐵路—準池鐵路—朔黃鐵路的跨區段“長交路”列車順利開行。
説起改革後的變化,包蒙琦最大的感受就是幸福感、獲得感提升了,“公司整體發展越來越好,制度越來越完善,人員素質逐步提升,我們這些職工的幸福指數也增加了。”公司持續推進三項制度改革,讓想幹事的人有機會、能幹事的人有舞臺、幹成事的人有前途、不幹事的人有危機,幹部調整成為常態,逐步形成“崗位靠能力、收入靠貢獻”的薪酬分配導向,完善全員績效考核辦法,將生産經營指標與職工收益掛鉤,激發廣大職工的工作主動性和積極性,提升工作效率。“現在是付出就能有回報,對我們是一種很大的激勵。”
2021年6月初,新朔鐵路全面試行機車輪乘制,作為輪乘制的親身經歷者,包蒙琦滔滔不絕地講述著它的好處。以前鐵路實行的是包乘制,將1臺機車分配給固定的機車乘務組,各組輪流駕駛,機車的利用程度受到乘務組工作時間限制,機車運用效率較低,每趟機車都需要入庫整備,且長期存在人員短缺問題。實行輪乘制後,機務分公司配備了地勤人員,實行地乘分離,打破了機車、人員運用的壁壘,有效緩解了乘務員人力資源與運輸需求之間的矛盾,大幅縮短機車在技術站作業停留時間,加速機車車輛周轉,降低乘務員勞動強度,提高勞動生産率,開創了機務運用工作的新格局。(李雨堅)
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