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彥淖爾市烏拉特後旗被譽為中國戈壁石之鄉,盛産瑪瑙石和戈壁石、風礪石、碧玉等各種寶石級的礦物晶體,在陰山山脈縱橫的2.5萬平方公里土地上,聞名遐邇的陰山岩畫,訴説著這片土地上千百年來農耕文明與遊牧文明交融相生的燦爛文化。
近年來,烏拉特後旗第二完全小學,依托當地文化符號資源,開展石文化工藝美術課程,師生們在尋石賞石依形作畫的過程中,在本土傳統賞石岩畫文化中注入新時代活力,陶冶藝術情操。
走進學校石文化工藝美術課堂,老師正在認真指導學生在石頭上繪制國旗、黨旗、黨徽等“紅色作品”,鼓勵學生畫好黨史故事,傳承紅色基因。在老師的指導下,孩子們拿起石頭,巧妙利用石頭固有的形態、紋理、色澤、凹凸等自然屬性,先用鉛筆在上面畫出簡單的線描圖,然後再用顏料進行上色,為小小的石頭“穿新裝,畫新顏”,創作出一件件自己喜歡的石頭畫。
“今天我選擇的這塊石頭,我感覺它像一面迎風飄揚的國旗,所以我就畫了一面國旗,我覺得我畫的非常好,也非常有意義。”烏拉特後旗第二完全小學學生陳雪仲瑾説。
課堂上,孩子們充分發揮自己的想像力,鮮紅的國旗、黨旗,在孩子們的小手中誕生,一塊塊樸實無華的石頭,在孩子們的繪畫下賦予新的生機,變成一件件栩栩如生的藝術品。
在拓展課的活動中,同學們創作了紅色旗幟、陰山岩畫、童話故事、卡通怪獸、圖案花朵等不同題材的作品,通過拓展課的開展,激發孩子的創作靈感,培養孩子的觀察力、想像力和創造力,讓孩子在繪畫中感受到快樂。”烏拉特後旗第二完全小學美術教師韓彧説。
據了解,烏拉特後旗第二完全小學開設石文化工藝美術課程已有近4年的時間。通過幾年的耕耘,石文化工藝美術教學及創作已形成了完整體係,這些可愛的石頭畫作品成為“美”的化身,在藝術的滋養中,讓文化自信的種子在孩子們的幼小心靈中悄悄發芽。(賈茹 張雅楠)
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