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春,烏蘭察布大地依舊寒風凜冽,然而,察右前旗的宏福農業産業園內卻是熱浪撲鼻,走在産業園16米寬的作業通道上,兩側智能溫室內的番茄藤蔓青枝綠葉,綠蔓上挂著一串串綠裏透紅的櫻桃番茄……
近年來,察右前旗緊抓京蒙幫扶協作和區域合作機遇,依托區位優勢,堅持發展規模化、機械化、智能化、品牌化現代農業,進一步提升全旗農業生産基礎、設施裝備和現代技術水準,打造高端果蔬品牌,促進産業升級。2020年,該旗和北京大興區兩地黨委、政府攜手,圍繞“小番茄”作好“大文章”,積極溝通對接,引進了代表著現代工業技術與農業産業化有機結合的世界前沿科技種植項目——宏福農業産業園。
這個産業園以智能溫室設施農業為核心,以打造服務首都的“中央廚房”及安全果蔬食品供應保障基地為目標;總體規劃佔地面積1600余畝,將分3期建成現代智能溫室100萬平方米,預計投資總額約30億元。
經過政企雙方的不懈努力,一期35萬平方米的智能項目已經實現當年建設、當年投産、當年出果。每年預計生産生鮮果蔬近1.2萬噸,新增就業崗位近500多個,達産後可實現年産值近3億元。
該旗旗委書記冀宏信心百倍地説:“等項目全部完工,宏福農業産業園將成為京津冀地區重要的果蔬供應基地,對促進全旗産業結構優化、推動經濟高品質發展産生積極而深遠的影響。目前,‘宏福’不僅是京蒙協作碩果,也標誌著我旗現代農業産業化有了飛速發展,並呈現出6大變化!”接著他如數家珍一一道來。
“一變”, 資源變資金。打造“資源變資金,農戶變租戶”的利益聯結機制。將農民土地進行統一流轉,整合土地資源,引導村民調整産業結構,將“死地”變為“活財”,開辟村民增收致富新路徑。截至目前,産業園一二期工程共流轉土地1600畝,耕地流轉費為500元/年/畝、每5年每畝增加100元。流轉費每5年支付一次,簽訂協議即一次性支付5年。流轉價格和付款方式均為全旗及周邊區域最高標準,僅此一項為312戶農民每年增收90萬元。
“二變”,資産變資本。打造“資産變資本,投入變收入”的利益聯結機制。為了給村集體經濟提供穩定收入來源和創造更多的就業崗位,察右前旗整合18個村集體資金3500萬元,為産業園配套建設2萬平方米加工包裝車間。扶貧資金投入形成的資産納入全旗扶貧資産管理范疇,企業作為運營主體租賃運營並在10年內完成資産回購,每年可帶動周邊18個村集體經濟增收180萬元,不但有效促進了集體資産的保值增值,同時穩定帶動村集體經濟增收。
“三變”,農閒變農忙。察右前旗冬季氣候寒冷,閒置勞動力較多。宏福農業産業園智能溫室則用工需求量大,恰好解決了閒置勞動力就業問題。一期建設期間,産業園就近吸納建築用工50余人,同時為提前做好項目投産用人準備,産業園在建設期間就近吸納200名村民進行崗位培訓。目前,一期工程已投産,用工總人數達到210人,其中就近吸納就業186人,本土就業人數佔比達88%;首期種植番茄挂果,收獲期已提供季節性就業崗位350個,每個崗位月工資3000—5000元。
“四變”,農田到商超。宏福農業産業園以先進的有機蔬菜種植技術、成熟的農業技術人員團隊以及穩定的産品銷售渠道為支撐,通過“産業園+村集體”“産業園+農戶”的模式,帶動周邊村莊發展有機蔬菜種植,促進區域內蔬菜産業轉型升級,為該旗實施“凈菜進京”行動打下扎實基礎。目前,産業園産品已有家樂福、物美、山姆等大型商超生鮮採購部來基地現場考察,一期産量已被全部訂購。
“五變”,廢能變動能。産業園冬季取暖利用該旗天皮山工業園區工業廢水余熱,可解決園區冬季70%—80%的供熱量;廢氣中的二氧化碳作為番茄種植肥料,減少廢水廢氣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直接變廢為寶,為“能源雙控”樹立樣板。目前,該旗天皮山園區到産業園的管道建設全部完工,管道灌水及水質軟化工作基本完成。該工程預計每年可從余熱中提取熱量為29萬吉焦,減排二氧化碳6.8萬噸。
“六變”,鄉村變“小鎮”。宏福農業産業園全面推進該旗巴音塔拉鎮周邊村莊協同發展,共同參與項目建設,打造建成集現代農業、養老、旅遊、孵化、培訓、物流于一體的綜合性現代服務小鎮,同時,伴隨二期、三期項目的推進,宏福農業産業園將帶動周邊村莊群落集聚,形成現代化美麗富裕的番茄小鎮。
據了解,目前,察右前旗各鄉鎮共有200多名村民進入宏福農業産業園打工,“早八晚五”讓這些村民過上了上班族的日子。(記者 皇甫美鮮 通訊員 邱學 李輝)
責任編輯:李國棟 石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