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土應用産業園裏的“創新風暴”

  • 2021-12-01 17:15
  • 來源: 包頭晚報

  近日,金力永磁(包頭)科技有限公司一期工程“高性能稀土永磁材料的項目”中第一道工序釹鐵硼甩帶片生産環節點火試産,成功産出第一爐産品。僅時隔兩天,該公司又成功進行了第二爐産品試樣。

  國內首臺磁共振診療車曾穿行在內蒙古烏蘭察布地區鄉間小路,讓農牧民在家門口接受磁共振診療。這臺車由包頭稀寶博為醫療設備有限公司與互聯網醫療診治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聯合研發。包頭稀寶博為醫療設備有限公司總經理銀建偉説:“我們的核心技術就是稀土永磁材料的輕量化。我們的産品搭載了遠端急救監護係統,實現了對救護患者24小時的觀察監護和遠端指導,可廣泛運用于基層診療、應急保障、搶險救災等。”

  在稀土應用産業園,科技創新正在改變“稀土産業”的形象,給區域發展注入轉型升級高品質發展新動能。

  在稀土應用産業園的中國科學院包頭稀土研發中心,農學博士張彤將她所學的蔬菜專業應用到稀土中,用稀土燈照射西紅柿,光能被充分吸收,提高了西紅柿産量,縮短了生長期。這項技術有效解決大棚蔬菜光照不足、産量不高的難題。學陶瓷工藝的梁磊也愛上了稀土,他給陶瓷表面換上稀土釉後,有了抗菌功效,陶瓷器皿迎來新科技。

  在稀土應用産業園,各類人才正在與稀土結緣,稀土應用新技術不斷誕生著新業態,給稀土産業鏈延伸提供更多可能。

  2008年規劃建設的稀土應用産業園區,佔地面積近4000畝,全力推動稀土新材料産業規模化,加快發展稀土終端應用産業。在政策資金的引導下,稀土産業轉型發展效應逐步顯現,永磁、儲氫、拋光、催化等功能材料産業鏈不斷延伸,在航太航空、磁制冷、儲氫電池、節能環保等領域形成了一大批具有自主智慧財産權的稀土應用産品,填補了粘結磁體、稀土顏料、稀土陶瓷等空白,稀土原材料就地轉化率由不足40%提高到現在的75%。

  目前,該園區入駐企業43家,集中了三隆金屬、天和磁材、金山磁材等重點企業。在稀土大項目的帶動下,稀土新材料産業集群效應顯現,稀土永磁材料、儲氫材料、拋光材料在全國佔有重要地位。形成稀土永磁、儲氫、拋光三大新材料産業,設計産能分別達到7.8萬噸、1萬噸、3.6萬噸。

  在稀土應用産業園的帶動下,包頭稀土高新區已集聚了稀土企業115家,其中,稀土新材料企業60家,稀土終端應用企業32家,稀土新材料及終端應用企業總量佔稀土工業企業總量的91%,産值佔稀土産業總産值比重接近50%,正在實現“稀土産業領跑、帶動全域經濟”的發展態勢。

分享:

責任編輯:楊騰格爾 李國棟

01007023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81204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