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魯縣優化營商環境 推動玉米生物産業集群發展

  • 2021-11-29 18:09
  • 來源: 新華網

  通遼市開魯縣地處“黃金玉米帶”,年産玉米160萬噸,方圓100公里內玉米年産量保持在700萬噸。依托此優勢,開魯縣堅持“生態優先 綠色發展”理念,聚焦産業定位、精準招商、優化服務,堅定不移地推進玉米生物科技産業集群發展。截至目前,全縣已經入駐上下遊緊密銜接的玉米深加工企業28家,推動全縣工業總産值和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連續4年年均增長20%和12%。

  內蒙古聖雪大成制藥有限公司2018年落戶開魯,由河北聖雪大成制藥有限責任公司和中國鈾業有限公司共同出資成立,是中核集團成員單位。公司董事長高倫説,之所以選擇在開魯縣投資建廠,除了開魯縣地處世界黃金玉米帶這一得天獨厚的自然優勢外,打動他們的還有當地招商引資的誠意和發展的強烈願望。“縣裏主要領導多次到企業和我們反覆溝通交流,講當地的便利條件,談産業發展規劃,我們覺得,他們是真的想發展。”

  對認準的企業和項目,開魯縣黨政領導特別是主要領導撲下身子、苦追不舍,無論目標企業態度如何都從不輕言放棄,無論工作多忙每年外出招商都在50天以上,有些重點項目歷經5年以上跟進爭取才得以落地。為了引進聖雪大成、金玉鋒集團兩個鏈主企業,縣委主要領導登門向企業毛遂自薦,組織專業團隊盯跑7年,靠著鍥而不捨、久久為功的精神打動了企業。這兩家企業原本只打算轉移部分生産線,最後下決心把整個生産鏈都搬到了開魯。針對華北制藥面臨地方園區搬遷整合、産業集中整頓等困境,該縣主動提供承接産業轉移方案,縣黨政主要領導先後11次登門洽談,在同27個招商地區激烈角逐中成功牽手。

  為了讓企業招得來、落得下,開魯縣不斷強化配套供給,變“項目等配套”為“配套等項目”。特別是針對生物醫藥行業對環保、安全條件要求較高的需要,該縣累計投資20多億元,建設了完整齊全的污水處理、中水回用、固廢危廢處置、集中供汽、熱電聯産、綠電直供等一係列設施,為入駐企業提供了堅實、持久的硬體保障,為縣域經濟高品質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圍繞園區生物醫藥企業對電、汽兩大生産要素的急迫需求,實行園區企業電、汽直供“全覆蓋”。在園區各項政策和完善配套設施的支撐下,開魯園區的用電成本比其他地區低40%多,蒸汽成本低30%多,為企業解決了最大的兩個運作成本難題。

  硬體配套要到位,軟件服務更要貼心。開魯縣立足企業需求,著力精簡審批手續、降低企業運作成本,全力創造招商引資優良環境,確保項目留得住、發展得好。

  開魯縣力主在滿足核心要件和必要程式的前提下,最大限度精簡辦事程式,提高審批效率,寧可程式讓項目,也不讓項目等程式。該縣投入166萬元超前完成壓覆礦産資源、地質災害、地震安全、水土保持、文物保護等十個事項區域評估,變企業申請後評審為政府提前服務。2017年率先在全區實行“拿地即開工”,為企業全程幫辦代辦領辦,全流程優化審批程式,對非核心材料實行容缺受理,承諾辦理,1日內發放施工許可證,保證落地項目按期開工。據了解,去年以來落地的10個項目,完成用地審批時限與相鄰省份同類地區和區內旗縣區相比,平均少10天以上,讓企業切身感受到了政府的辦事效率。

  “正常情況下,我把這些證件辦下來要跑好幾個窗口。但有專人幫辦、代辦,為我們省下了好多寶貴時間。我們在其他地方也有分公司,但開魯這邊的辦事效率、服務水準都是其他地方沒法比的。”正在開魯縣企業審批服務中心取證的內蒙古久鵬制藥有限公司常務副總經理劉海民對“最多跑一次”服務讚不絕口。

  2018年,開魯縣學習南方地區先進經驗,在工業園區成立了企業審批服務中心,發改、工信、自然資源、生態環境、住建等13個審批部門集中辦公,全面推行“最多跑一次”工作機制,對重點招商項目實行集中辦理、全程代辦。

  開魯縣有針對性地為企業精準提供政策支援、要素保障、配套服務,實打實當好項目建設的“店小二”,全力消除企業發展各類堵點難點卡點。華北制藥項目在建時,由于企業搶佔市場需要,決定提前試車生産,必須同步實現通電、通汽,開魯縣面對至少需要半年完成的工程任務,全力組織攻堅,硬是用3個月時間實現竣工。“針對我們需要大量技術工人的實際,政府出面協調,以校企合作的方式,為我們定向培訓工人300名,解決了企業發展人才支撐問題。”説起開魯縣的招商引資環境,內蒙古華北制藥華凱藥業有限公司總經理王紅軍伸出了大拇指。

  2021年,開魯縣工業園區被自治區確定為“內蒙古通遼開魯生物醫藥開發區”。目前,開發區建成面積由2014年的8平方公里擴大到目前的14.7平方公里,億元以上項目由10個增加到29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達到27家,主營業務收入超億元企業11家,高新技術企業4家。

  開魯縣優勢特色産業的確立、培育、壯大,帶來了縣域經濟的嬗變、轉型、振興。2018年至2020年,全縣工業總産值從38.66億元增加到55.77億元,年均增長20%以上,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從9.9億元增加到12.47億元,年均增長12%。(胡建華)

分享:

責任編輯:楊騰格爾 李國棟

01007023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8111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