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拉特旗:“大破大立”讓農田“高大上”

  • 2021-11-29 18:09
  • 來源: 新華網

  為切實保障糧食生産安全,守護好群眾的“米袋子”,鄂爾多斯市達拉特旗通過實施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按照“大破大立”的思路,實現了農田建設的高標準、耕地面積的再擴大和農業基礎設施的再提升,徹底破除了原先零散化、低效益的種植方式,現代化、規模化的農業發展新模式正在顯現效益。

  進入11月份,室外的氣溫已下降到零攝氏度以下,但在王愛召鎮大淖村,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卻進行得熱火朝天。據項目負責人介紹,大淖村今年涉及改造的耕地共有29900畝,通過對原先溝渠交錯、高低不平的土地進行整理後,大淖村可以新增近3000畝耕地,新修建的灌溉渠道不僅可以為農戶節水,而且節省了人工。

  近年來,達拉特旗從各蘇木鎮耕地實際情況出發,在黃灌區制定了“大破大立”的原則實施高標準農田改造項目,在施工期內打亂原有耕地權屬,破除原有不完善的田間路、渠道、排水溝、防護林等,通過土地平整、渠道襯砌等工程確立新的農田框架,等項目建成後再重新進行土地劃分,讓原先零散分割,鹽鹼化、撂荒的土地變身成了“高大上”的萬畝良田。

  昭君鎮四村村蘇挨存是高標準農田改造項目的第一批受益者。2019年,昭君鎮實施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2.84萬畝,其中涉及到土地鹽鹼化較為嚴重的四村村。聽説實施標準化改造要打破原有的耕地權屬,種了一輩子地的老蘇心裏起了嘀咕。一方面擔心自己家原先有的幾畝“頭等地”會不會被置換出去,一方面又擔心工程不能按時交付會不會影響來年的耕種。當項目全部完工後,老蘇先前的顧慮都被打破了。今年他一邊繼續種玉米,一邊到當地新引進的企業裏打工,雙重“身份”讓老蘇今年的收入翻了番。

  昭君鎮許多耕地屬于傳統黃灌區,土地鹽鹼化較為嚴重,再加上農田水利設施年久失修,當地的農業發展基礎較為薄弱。從2019年開始,該鎮分兩批實施高標準農田改造,涉及改造的土地共計4.57萬畝,原先50元一畝出租的土地都無人問津,現在每畝的承包費漲到了500元,依然是許多涉農企業競相爭搶的香餑餑。隨著當地高標準農田的建成,也為該鎮下一步推動鄉村振興夯實了基礎。

  目前,達拉特旗黃灌區已有6.54萬畝的耕地按照“大破大立”的思路進行了高標準農田建設,建成後在原來改造基礎上,可新增耕地面積約15%,通過下一步繼續實施的土壤改良、增補施肥、技術管理項目,以玉米來計算,每畝可平均增産約200斤。(閆娜 李慧龍) 

分享:

責任編輯:楊騰格爾 李國棟

01007023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8111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