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躍八千裏路雲和月乘風而來,近看草原大地青春煥發的光彩,踏上我心愛的黑駿馬踏歌而行,奔向你的懷抱飛揚你的神採。啊哈嚯咿!內蒙古,大中華為你齊聲喝彩,各族兒女心相連,走進壯美的時代。”伴隨《為內蒙古喝彩》雄壯激揚的鏗鏘旋律,激越奔騰的內蒙古發展長卷徐徐展開……
橫越北疆,在內蒙古東西綿延4200公里的熾熱土地上,作為駐自治區央企的中國二冶,從構築鋼鐵冶金的“錚錚鐵骨”到建設市政基礎設施、道路橋梁“品牌典范”;從中高端房建領域的“安居大廈”到城市綜合管廊、長輸管線的“萬裏穿越”;從美麗鄉村的生動描繪到新興産業市場的快速拓展,始終以紅心向黨的熾熱情懷,書寫了扎根草原締造經典的家國故事,見證了內蒙古伴隨新中國發展的光輝歷程。65載血脈相依,65載春華秋實。伴隨亮麗內蒙古大發展的強音號角,中國二冶開啟了高品質發展新征程,堅實的足跡鐫刻在廣袤草原壯美的詩行裏,奮進的戰歌在祖國北疆嘹亮地唱響。
奮進崛起奠定包頭城市發展根基
從“手無寸鐵”到“鋼鐵洪流”激蕩,亙古草原包頭澎湃著磅薄的鋼鐵力量。今天,作為國家重要大型鋼鐵産業基地的包鋼,鋼花璀璨,軋機轟鳴,火紅的鋼坯正被軋制成一根根高鐵鋼軌,為打造中國高鐵“名片”助力……包鋼,實現了從單一鋼鐵到鋼鐵稀土兩個巨輪的飛轉,成為共和國的“鋼鐵脊梁”。
踏落滿天星鬥,趟開遍布荊棘,開墾荒原播撒希望,大西北第一座鋼廠,巍然聳立。包頭的興起,源于包鋼的建設。作為新中國最早的鋼鐵建設力量,中國二冶是包鋼建設的主力軍。從1956年投身于“中國鋼鐵工業搖籃”到打造千萬噸鋼鐵基地和世界最大的稀土聯合基地,中國二冶為結束內蒙古自治區寸鐵不生的歷史,為少數民族地區的經濟繁榮和社會發展做出了傑出貢獻。與此同時,中國二冶還承建了寶鋼、武鋼、首鋼等國內數十家大型冶金、有色、化工、電力的上百項重點工程,多次問鼎“魯班獎”。所承建的冶金工程項目,覆蓋了冶金係統所有工程領域,代表了我國冶金工程的最高水準。
伴隨著包頭經濟的繁榮發展,中國二冶聚焦主業轉型提升。在市政基礎設施、道路橋梁,中高端房建、城市綜合管廊、美麗鄉村建設領域,中國二冶品牌熠熠生輝。位于包頭東河區的老北梁是包頭這座城市的發源地,這裏也曾是全國規模最大的集中連片棚戶區。鳳凰涅槃,蝶變新生。如今,這裏處處洋溢著和諧、生態、宜居的景致,喬遷新居的人們臉上充盈著幸福的笑顏。“領跑”北梁棚改建設,成就北梁人民“宜居”夢想,中國二冶在北梁棚改中留下了濃墨重彩。
迎著青城的暖風,聆聽百靈廟悠遠的鈴聲。與草原來一場唯美的約會,驅車行進在希拉穆仁至百靈廟一級公路上,沿途風光旖旎,大道貫通如虹般地伸向遠方,天藍地闊,水草豐美,草原之廣袤壯美在這裏被展現得淋漓盡致。希百公路是包頭市公路網規劃“一環、三縱、六橫、九出口”中“一橫”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連接包頭市北部地區與首府呼和浩特的最短通道。使命在胸中,大地競崢嶸。臥龍舞雲間,天塹變通途。中國二冶鋪就了草原人民走向富裕幸福的光明大道。
一幢幢美輪美奐的建築傑作,一處處搭建百姓幸福的地下“大動脈”,彰顯包頭城市建設的深厚底蘊。無論是打通包鋼白雲鄂博鐵精礦礦漿輸送和供水這樣一條我國壓力最高、管線最長、管徑最大的漿體管道,還是實現老北梁綜合管廊地下“大動脈”全面貫通;無論是大唐國際天然氣長輸管線工程如期竣工,還是包頭至固陽輸供水管線工程通水、新都市區地下綜合管廊完美履約,都充分印證了中國二冶扎根草原投身火熱建設的熾熱情懷。
在連綿起伏的陰山要塞,在草原工業中心,在包頭城市發展歷史上,演繹著幾代中國二冶建設者艱苦卓絕砥礪奮進的繁忙圖景。春風塞北滿目蔥綠、鋼鐵大街車流如織、城市交通網絡四通八達、高樓大廈鱗次櫛比……包頭這座體係完整工業城市的快速崛起,凝聚著中國二冶的熱血忠誠和薪火相傳的家國情懷。
飲譽美麗青城鑄就繁華盛景
從呼和浩特敕勒川路,向東穿過騰飛南路,遠處的敕勒川大橋騰飛如虹,高大的“馬頭琴”造型在藍天白雲的映襯下,蔚為壯觀。而位于道路北側,是呈現弧線形的白色建築——內蒙古政府大樓。站在敕勒川大橋東西橫跨小黑河的大橋之上,波光瀲艷,沿河兩岸的旖旎風光盡收眼底。這些由中國二冶建設者匠心建造的建築傑作,成為紅遍網絡的青城“打卡”聖地。
經濟發展,交通先行;民生改善,交通開路。今日的內蒙古,交通網絡縱橫阡陌,往來車流風馳電掣,一座座大橋騰空飛架,一條條新路快速延伸,構築了四通八達的立體交通樞紐。從敕勒川大橋、昭烏達大橋、興安南大橋、阿爾山路跨小黑河橋梁、到榮膺“青城杯”獎項的西南二環南延伸段快速化改造工程、通道北路北出口立交橋新建工程……這一座座形狀酷似馬頭琴、鬥牛、馬鞍的獨具民族特色地標性建築,是中國二冶建設者巧奪天工的建設傑作,鋪就了青城經濟騰飛的康莊大道,裝點著草原各族兒女的幸福美好生活。
“草原穹廬、展翅雄鷹、白雲故鄉、青色之城”,呼市東客站是內蒙古較大的現代化客運站,呼和浩特東客站北廣場及地下空間綜合體工程建設不僅為草原高鐵跑出風馳電掣的“加速度”,更為連通內蒙古面向世界擴大“朋友圈”助力添彩。呼市東客站北廣場及地下空間綜合體工程是內蒙古自治區成立70周年大慶的獻禮項目,建築結構體面積8.083萬平方米,為一層全埋式地下室,深度為負7米,是大型公用建築,其建設規模龐大,建築結構宏偉。它的建成,不僅實現了廣場智能交通與呼市東火車站和長途汽車站貫通相連,而且使南北廣場暢通,便捷市民出行,加之地鐵從中穿行,形成了立體交通一站式服務。該工程的建設成為內蒙古市政建設工程典范。
這一座座雄踞于鬧市,靜臥于鄉村,屹立于山川之間的地標建築,縱向記錄了首府青城的史脈與傳衍,橫向則展示出城市寬廣而深厚的閱歷,成為“美麗青城,草原都市”的亮麗風景線,彰顯了中國二冶為自治區首府發展書寫的繁華盛景,充分印證了中國二冶的初心使命、責任擔當。
扎根草原致力企地共興共榮
從《草原晨曲》激情唱響到《為內蒙古喝彩》響徹壯美大草原,中國二冶以奮鬥詮釋理想與希翼。65年來,中國二冶長期深度扎根內蒙古,充分利用在工程勘察、設計、施工、項目管理及融資等方面的強勁優勢,為繁榮自治區地方經濟,實現內蒙古長富久安傾注了央企之力。
位于內蒙古高原與大興安嶺南端山地和燕山余脈七老圖山交匯地帶,大板至經棚高速公路蜿蜒盤亙伸向遠方。大板至經棚高速公路主線全長113.5公里,輔道116.8公里,途經巴林右旗、林西、克什克騰旗,止于克什克騰旗經棚鎮,是連通內蒙古中、東部地區與東北地區的重要運輸通道。在大經高速公里建設中,中國二冶匠心打造路橋品牌,續寫不朽傳奇。通魯高速是國家高速公路網中長春至深圳高速公路新民至魯北聯絡線的組成部分,是中冶集團實施內蒙古基礎建設和高速公路網建設戰略大格局、大平臺、大客戶、大項目的首要項目。中國二冶把一片真情灑在了祖國北疆建設熱土,捷報化長虹,天塹變通途,通魯高速的建成,對完善國家高速公路網的建設,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帶動沿線旅遊、礦産資源開發,加強民族團結進步具有深遠意義。
從包鋁、包頭百貨大樓、包頭棉紡廠、包頭糖廠、包頭醫學院、包頭大劇院工程、包稀土大廈酒店、海德大酒店工程、香格裏拉大酒店、神華國際住宅樓、包頭會展中心、神華國際城公寓住宅樓、包頭和悅大廈、中冶世家精品住宅,到包頭旅遊公路、包頭高技能人才公共實訓基地、包頭老舊小區改造、包頭金力永磁項目等諸多基礎設施和民生工程的建設……中國二冶用智慧把鋼筋鐵骨鑄就為美好家園。
從內蒙古黨政大樓、內蒙古大學圖書館、內蒙古3D列印文化創意中心、鄂爾多斯庫布其七星湖酒店、鄂爾多斯博物館、鄂爾多斯陽光大廈,到蘇尼特右旗黨政大樓烏海大數據産業園、烏海棚改;從赤峰會展中心、赤峰永業廣場到榮獲國家“魯班獎”的呼和浩特第二長途電信樞紐樓、呼和浩特引黃工程,無不閃耀著二冶榮耀,中國二冶用心血繪就了草原人民安居樂業的和諧詩篇。
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留下了“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的千古絕唱;這是一篇奮進的土地,中國二冶用腳步丈量壯美草原,用一座座精品標注建設豐碑,用一項項榮耀演繹傳奇,鐫刻一個個耀眼的建設故事,譜一曲曲恢弘的建設樂章。
扎根草原創滿目繁華,企地融合“共興共榮”。中國二冶的每一次跨越提升和發展進步,都得到自治區和包頭市兩級政府的大力支援與關注。今年上半年,自治區和包頭市政府各級領導多次蒞臨中國二冶及所承建的重點項目進行調研,達成了以城區改造大項目建設為主導,發揮企地融合優勢,大力推動城市經濟社會發展的共識。中國二冶扎根內蒙本土市場,借助包頭市打造一流營商環境、加大招商引資力度的契機,積極對接政府及轄區,搭建合作平臺,簽訂了戰合協議,一批重點建設項目正在積極跟進落實。目前,中國二冶在內蒙古地區在建項目遍布諸多盟市和旗縣區,僅在包地區在建項目就有30余項。
“花開一段故事一生的緣,花飛一段傳奇風中的香。”內蒙古,始終是中國二冶的“大本營”,是中國二冶夢想啟航的地方。“跑起來、搶時間、爭一流”。共興共榮,未來可期,中國二冶將繼續深度踐行“扎根內蒙、立足西北、拓展南方、走向海外”戰略,秉承“蒙古馬”精神,浸潤“齊心協力建包鋼”紅色血脈,在奮力譜寫“建設亮麗內蒙古,共圓偉大中國夢”的嶄新征程中,懷抱夢想,奔騰向前,同心譜寫打造祖國北疆亮麗風景線之璀璨篇章!(王延祥 范秀文)
原標題:傾情打造祖國北疆亮麗風景線——中國二冶扎根草原為壯美內蒙古繁榮發展貢獻熱血豪情
責任編輯:楊騰格爾 李國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