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奧體中心體育館
激情點燃全運,夢想綻放古城!不久前,第十四屆全運會在中建三局承建的西安奧體中心體育館閉幕。
作為2019年第七屆世界軍人運動會以後我國舉辦的第一項綜合性體育大賽,也是全運會首次在我國西部地區舉辦,中建三局承建了13項重點工程,為比賽順利舉辦提供有力保障。
這是中建三局始終在服務國家西部大開發戰略中勇當主力軍,不斷滿足西北地區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向往的生動實踐。這些年,該局積極融入新時代推進西部大開發新格局,在西北地區投資建設(承建)了800余項基礎設施、空港站房、城市地標、科教文衛、産業園區、生態環保等重大工程。
“新時代推進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吹響了新一輪西部大開發的號角,我們深受鼓舞、倍感振奮。”中建三局黨委書記、董事長陳衛國表示。
建設暢通新“絲路”
“百年征程,百年輝煌。”6月29日,西安地鐵14號線正式開通運營,主題專列“築夢號”緩緩駛入西安奧體中心站。
作為第十四屆全運會交通重點配套工程,中建三局參建的西安地鐵14號線連接機場、北客站兩大綜合交通樞紐及奧體中心,是國內首條全線路智慧城軌項目,創下西安地鐵建設周期最短記錄。

西安地鐵14號線
當晚,央視《新聞聯播》報道了中建三局承建的多個全運會交通設施配套工程同步投運的新聞:浐灞河隧道暨錦堤六路高架橋的通車,標誌著全運會重要配套項目“五橋一隧”全部建成;世界最寬整體橋面空間雙索面雙塔自錨式懸索橋——灞河元朔大橋成為西安城市新地標,創下多項建設記錄。
辦一屆會,興一座城。從地鐵到綠道,從隧道到高架,從道路到橋梁……據統計,僅在全運周期內,中建三局就承(參)建西安城區道路14條、橋梁6座、地鐵線路3條、隧道2條,不斷完善城市路網結構,打通城市交通出行“任督二脈”。在服務全運盛會的同時,為西安加快國家中心城市建設提供重要保障。
在全運會圓滿閉幕時,中建三局承建的新疆烏魯木齊機場改擴建項目施工正酣。
作為國家“十三五”和“十四五”重點機場建設項目、全國最大規模機場PPP項目、中國兩大門戶樞紐機場之一,項目建成後,機場飛行區等級將達到4F(最高等級),可滿足年旅客吞吐量6300萬人次、貨郵吞吐量75萬噸,分別是現在的3倍和4.4倍。

新疆烏魯木齊機場改擴建工程
與之比翼齊飛的是,中建三局還參與建設喀什、吐魯番、庫爾勒、伊寧機場及配套設施,深度融入以烏魯木齊機場為核心、支線機場為支撐“空中絲綢之路”建設,為打造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內陸開放和沿邊開放的高地貢獻力量。
從駝鈴帆影到上天入地,逢山開路、遇水架橋,中建三局不斷完善西北地區路網建設,暢通新時代“絲綢之路”。
在青海,作為國家公路網的重要補充,中建三局參建的加西高速項目按下快進鍵,預計2022年全線貫通,通車後將大大促進青海西部地區經濟發展。在海拔近3000米的格爾木市,格爾木市綜合客運樞紐站,是交通部在全國統籌的179個交通樞紐之一,建成後將顯著提升高原公路客運整體水準,打造快速便捷順暢的交通網絡。
在甘肅,中建三局承建的G341線白銀至中川段公路,是國家六盤山集中連片特困地區交通建設扶貧規劃重點建設項目,2020年9月全線貫通,對縮短城鄉時空距離、助力沿線群眾脫貧致富發揮了重要作用。
從西安鹹陽機場空管運作保障基地到蘭州下立交,從內蒙古呼和浩特三環線到新疆十條路……中建三局打通交通“大動脈”、暢通城市“微迴圈”。“在西北地區,中建三局深度參與城市軌道、高速公路、民航工程、綜合管廊等交通設施建設,不斷完善綜合運輸大通道、綜合交通樞紐和物流網絡,助力加快建設交通強國。”中建三局黨委副書記、總經理李琦説。
築牢生態新屏障
湖畔綠意盎然,鷗鷺閒眠,遊人絡繹不絕——杜甫筆下“半陂已南純浸山,動影裊窕衝融間”的盛景,在中建三局西安渼陂湖水係生態文化修復項目徐徐展開。
渼陂湖水係生態修復工程是落實陜西省“十三五水利發展規劃”,西安市“全域治水碧水新城”85316計劃的生態修復工程,也是西安市持續推進“八水潤西安”的重要節點。
5年前,附近村民們眼中的渼陂湖,還是一個充斥著垃圾、水質渾濁不堪的大蘆葦蕩。“現在的渼陂湖蝶變新生了,不是小時候記憶中的臟亂差模樣,頗有杜甫詩裏的意境。”國慶期間回家探親的張先生激動地説。
2016年來,中建三局以“山水林田湖一體化”為建設思路,突出“三修復一統籌”,全面貫徹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用”發展理念,通過恢復蓄滯洪區、濕地、水田、草甸等水生態係統,修復水域面積1000余畝,新增綠化30萬余平方米,修復文化古跡、景觀共7處——秦嶺北麓,“關中山水最佳處”正在成為引領西部、示范全國的水係生態文化旅遊區和大西安跨越式發展的重要增長極。

西安渼陂湖水係生態修復工程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中建三局堅決扛起生態文明建設的政治責任,堅決守住生態保護紅線,統籌開展環境保護等工作,讓大美新疆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
2年前,在烏魯木齊市米東區八一水庫東側,污水從一條管道噴涌而出,這些生活污水和工業廢水途徑老龍河、黑溝河,流向烏魯木齊西側東道海子濕地,導致濕地水體遭到極大破壞。
2019年,中建三局開始老龍河、黑溝河治理,建設總長度165千米的退水管渠,深入蘆葦蕩、置換淤泥土,砌築河道邊坡、再種植水生植物……通過對流域環境綜合治理,“黑溝河不黑了、老龍河水清了,秀麗的山水公園來了。”對此,當地居民交口稱讚。
西北地區氣候幹旱,水資源短缺、水污染等問題嚴重制約著地區經濟發展,提高水資源迴圈利用,緩解人與水的矛盾意義十分重大。
在新疆,中建三局承建了西北最大凈水廠——甘泉堡新水源地第二凈水廠,建成後污水處理規模可達到每天60萬立方米,可填滿300多個標準泳池;再生水項目是烏魯木齊市“水進城”重點民生工程之一,中建三局承建的三、四標段累計全長46公里,通過新建污水處理廠、排水管網、脫色消毒設施站等,有效緩解城市用水供需矛盾。
在甘肅,中建三局承建的蘭州市水源地項目,佔地面積8.5萬平方米,承擔著全市360萬人口的飲用水供給。通過取水、輸水、分水、凈水、配水五大工程,將劉家峽水庫優質水源輸送至千家萬戶,全面保障城市高品質、高效率、高標準的供水體係,築牢了黃河水源“綠色屏障”。

烏魯木齊市沙依巴克區雅山綠化項目
“出門見綠、推窗見景。”烏魯木齊市民昔日願景正在成為現實。從烏魯木齊城南望去,往日荒石遍布的燕南山已滿眼綠意與生機。
2018年來,中建三局積極響應新疆自治區黨委號召,先後在烏魯木齊燕南山、雅瑪裏克山實施“樹上山”及綠化灌溉係統改造等項目,4年來完成荒山綠化面積1.5萬余畝,植樹超過20萬株,建成5000立方米蓄水池、200畝苗圃基地和5000畝溫室大棚,“漫灌改滴灌”工程覆蓋4600畝。在築起城市發展生態屏障的同時,也帶動了區域生態旅遊。周邊農牧民依托地理優勢,發展起餐飲、住宿、接待等服務産業,收入顯著增長,暢享生態改善帶來的發展紅利。
打造産業新動能
9月23日,華為雲烏蘭察布大區正式開服。隨著12家數據中心項目在烏蘭察布落地,一條“從雲到端”的全産業鏈正在“草原雲谷”烏蘭察布市加速形成。

華為烏蘭察布雲數據中心四期
早在5月10日,中建三局承建的華為烏蘭察布雲數據中心四期竣工,伺服器數量達50萬臺,成為當地規模最大的雲數據中心、華為雲全球最大渲染基地,持續推動“草原雲谷”數字經濟高品質發展。
這只是中建三局積極參與到數字基礎設施建設中,持續厚植數字經濟發展土壤,加快推動數字技術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的一個生動縮影。
10月4日,在國家級新區陜西西鹹新區,中建三局承建的“西部智谷”項目一、二期C3樓正在澆築最後一方混凝土,全力加速“中國·西部智谷”産業新城建設。作為中國西部唯一的國家螢幕件産業園,未來這裏將打造為千億級電子資訊和智能制造産業高地。

西部智谷
與此同時,10公里外,中建三局承建的總建築面積63萬平方米的“西部雲谷”項目,二期正有條不紊進行二次結構、外立面施工。作為陜西省“保增長”重點支援項目,全力打造電子信息技術合作、科技交流的孵化平臺。
從“草原雲谷”到“西部智谷”再到“西部雲谷”,中建三局持續助力西北地區産業發展由“制造”轉向“智造”。
在構建現代化産業體係中,金融對産業的引領作用不可忽視。在全國首個“硬科技創新示范區”西安高新區,中建三局承建了邁科商業中心、永利國際金融中心、永威時代中心三座超高層地標建築,吸引各類金融機構入駐。
新興産業之外,依托西北地區厚實的工業基礎,中建三局還積極參與推動傳統産業轉型升級、新興産業高速發展,加快構建現代化産業體係。
在航太領域,中建三局承建的西安航太基地智能制造産業園,致力打造制造業數字化升級示范基地,推動航太智能制造産業發展。
在能源保障領域,中建三局先後承建了新疆電力調度中心、中石油駐烏企業聯合生産指揮中心、中電投新疆能源公司基地、中石化基地、塔裏木油田實驗樓等重大能源工程,有力服務保障國家能源安全。
在物流領域,京東、菜鳥在西北地區的首個物流廠房、基地均落戶西安,推動區域電商産業聚集,中建三局助力打造國際領先、國內一流的現代化智能物流中心;中歐班列烏魯木齊集結中心作為絲綢之路大動脈上的貨物集散地,建成後將完善我國向西出口加工基地、轉机集散地和物流大通道。
在現代農業領域,中建三局承建的蘭州新區現代農業博覽園匯聚有機種植、田園體驗、農業康養、山地運動等熱門業態,構建農業示范園區,引領現代農業發展,建成後是“一帶一路”國際農業博覽重要平臺。
在水利領域,作為陜西省繼引漢濟渭後又一大型引水工程、榆林史上最大引水工程,中建三局參建的榆林引黃工程設計年引水量2.9億立方米,建成後對破解當地水資源瓶頸、加快國家能源化工基地建設起到重大推進作用。
長期以來,中建三局在西北地區充分發揮行業“排頭兵”作用,以精益建造體係的復制、落地和推廣,打造了以11項魯班獎、16項國優獎為代表的800多項精品工程;以成熟領先的裝配式建造技術,助力三一西安産業園聯合廠房僅用時3個月建成投産;以行業一流的智慧建造實力,在西安奧體中心打造全國首個5G+智慧場館,在青海大學附屬醫院項目建成先進的智慧醫院……近年來,中建三局在西北地區共承辦118場省、市級及以上觀摩會,成為持續引領當地建築業提檔升級和高品質發展的典范。
拓展幸福新空間
“這一片現在可熱鬧了。”對家住在幸福路華清學府城的西安市民寧帆來説,今年7月正式對外開放的幸福林帶成了他休閒鍛煉的好去處。
周末,幸福林帶傳來一陣陣歡聲笑語,一對中年夫婦在鬱鬱蔥蔥的“城中叢林”裏拉著二胡,唱起了紅歌。這一幕吸引了包括孫願軍在內的市民駐足觀看、叫好,作為中建三局幸福林帶項目經理,孫願軍覺得,這是屬于他和西安市民的“幸福時刻”。
城在林中,林在城中。位于西安城東的幸福林帶,是全球最大的地下空間利用工程之一,也是西安市最大的市政、生態、民生綜合工程。經過1400多個日夜的奮戰,這條長5.85公里,涵蓋地上景觀、地下商業、綜合管廊、地鐵配套、市政道路等多種功能的城市林帶,綠化覆蓋率達到85%以上,為西安市民打造了一片“幸福的城市森林”。

西安幸福林帶
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中建三局全力推動西北地區民生關切的科教文衛體事業發展,承建了新疆最大體育中心——烏魯木齊奧林匹克體育中心,第十三屆全國冬運會冰上運動中心場館,青海省海東市最大體育場館——海東市體育中心等一批地標性體育場館,為構建更高水準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係持續發力。
提升西北地區醫療衛生發展水準,積極服務“健康中國”戰略實現。近年來,中建三局承建了包括全國最大單體醫療建築、西北最大婦女兒童醫療綜合體、新疆規模最大口腔醫院等20余個醫院項目。尤其是新冠疫情爆發以來,中建三局在西北地區先後承接西安公共衛生中心、烏魯木齊市藍領公寓(防疫隔離點)項目等11個防疫應急工程,投用總床位1.35萬余張,助力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中建三局在西北地區參與新建、改擴建大中小學校22所,新增學位近60000個,不斷優化區域教育資源配置,助力西北地區教育發展水準提升。
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高品質文化活動是重要因素。在西北,中建三局匠心打造係列文旅新地標。灞河之畔的“長安雲”作為彰顯陜西特色、具有國際水準的重大標誌性公共文化設施,未來將成為“一帶一路”對外展示窗口;西安中華千古情以打造具有感染力、震撼力、影響力的史詩級演出,成為西安新的文化地標和城市名片;國內最高穹頂類劇院——新疆大劇院、“一帶一路”文化窗口——烏魯木齊文化中心、大型專題性紀念館——八路軍駐新疆辦事處紀念館新館等文化地標,助力新疆“文化潤疆”工程開展和“旅遊興疆”戰略實施。

接收南疆民族工友轉移就業
在西北地區,中建三局通過定點招工、培育新時代産業工人等形式,每年帶動上萬名農民工致富,築牢“穩就業”壓艙石。
“現在的新疆和諧穩定,人民團結幸福,生活越來越好,我就是受益者,安居樂業是最好的證明。”來自喀什地區巴楚縣的買買提祖農2020年4月離開家鄉,來到中建三局聯合當地政府在巴楚縣技工學校成立的扶貧培訓基地,通過專業技能培訓,成為項目上的一名電工。據統計,4年來,中建三局累計為800余名來自和田、喀什的少數民族工友開展職業培訓,提供就業崗位。南疆少數民族工友生活條件、精神面貌發生了巨大改變,迎來了新的幸福生活。
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鬥的起點。在甘肅隴南,中建三局累計投入1131萬元,助力康縣打贏脫貧攻堅戰,接續奮鬥鄉村振興,持續推進脫貧地區發展和群眾生活改善。

甘肅康縣扶貧産業園
“2016年駐村時,這裏的貧困發生率在21.33%,如今早已全面脫貧,村子還被綠色中國行活動組織委員會授予甘肅省首個‘國家森林鄉村創建工作樣板村’稱號,同時也被評為國家級4A級景區。”在康縣,中建三局通過黨建引領、産業造血、就業幫扶、教育扶困、消費助農等舉措,助力康縣打贏脫貧攻堅戰。當時在何家莊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的中建三局員工李寧,依然堅守在隴南深山之中,作為康縣扶貧産業園四期項目經理,繼續為當地發展鄉村旅遊、助力鄉村振興貢獻力量。
堅持為黨分憂、為國盡責、為民造福,在黨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總會有中建三局人無畏逆行、使命必達的身影。在青海瑪多地震、甘肅隴南洪災等救援現場,百名員工和工友積極響應號召、奮戰在一線,用血肉之軀築起震不塌、衝不垮的生命防線;在積極履行社會責任衝在前、做表率,投入200萬元托舉千名寒門學子的求學夢,“建證”志願服務隊的1500余名志願者投入全運保賽、公益伴讀、綠色環保等社會公益活動……
再闖新路看西部,接續奮鬥開新局。未來,中建三局將加快建設世界一流企業,為充分發揮國有經濟戰略支撐作用,服務西北地區經濟社會高品質發展,加快形成西部大開發新格局做出新的更大貢獻。(曹楨)
責任編輯:徐紅梅 李國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