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華網呼和浩特5月31電(李國棟 石毅)“種一坡,打一車,收一簸箕,煮一鍋”——這首順口溜形象地道出了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林西縣曾經靠天吃飯的窘迫。1986年,林西縣被確定為國貧縣。2018年,林西縣成為內蒙古首個“摘帽”的國貧縣。
“摘帽”之後如何鞏固、發展?拔窮根,産業振興是根本。近年來,林西縣轉變農牧業發展方式,緊抓農牧民增收關鍵點,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産業,逐步形成“菜、果、菌、藥、牛”集約化經營的現代農牧業發展體系,鄉村經濟發展活力持續釋放,富民路越走越寬。
果蔬産業拓寬富民路
大營子鄉幸福村設施産業園區內,37個現代化蔬菜大棚裏各類蔬菜長勢喜人,菜農們正忙着採摘、挑選、分箱、裝車……
菜農姜歧説,村裏坡地多,以前靠天吃飯收入不了幾個錢。現在村裏把土地流轉出去集中建暖棚,我們能收年租金,打工還有收入。
幸福村的設施農業是林西縣因地制宜發展蔬菜産業的一個縮影。

林西縣十二吐鄉達康産業園區。(資料圖)
十二吐鄉達康産業園佔地9300畝,一棟棟高標準溫室大棚成方連片。為進一步提檔升級,十二吐鄉正在安裝智能水肥一體化設備,改造智能化蔬菜交易市場。
達康産業園年平均蔬菜交易量1.3萬噸,年産值2.5億元。周邊7個行政村村民既可以拿到土地流轉金,也可以租棚、買棚種菜,還可以在園區務工,年人均增收1.5萬元。
截至目前,林西縣設施蔬菜種植總面積1.97萬畝,露地蔬菜約6萬畝。
同時,林西縣與蔬菜産業相伴相生的果樹經濟林基地達到11.7萬畝,以林果為支柱産業的行政村有36個,佔全縣行政村總數的35%。已建成七合堂、海棠湖、櫻桃溝等大型經濟林生態産業園,年産鮮果5萬噸。“內蒙古野果”品牌獲得國家有機食品認證,果品遠銷北京、上海等地,年銷售額1.15億元。
菌菇飄香藥材俏
初春時節,在五十家子鎮春盛現代化菌棒生産車間,濕潤的空氣中夾雜着菌菇的清香,六條自動標準化生産線正在不停作業,有序排列的菌棒上探出一個個渾圓的小蘑菇頭,讓人心生歡喜。
從2018年至今,五十家子鎮已建成轎頂山村産業園、小河南村産業園、太平莊村産業園、東敖包村産業園、頭道灣子産業園等多個菌菇産業園。
2022年,五十家子鎮與三江源企業聯合,在東敖包産業園探索推行群眾種菇貸款,企業“零”利息全額貼息、菇棚“零”租金、“零”距離就業,統一生産、統一標準、統一技術服務、統一管理、統一品牌的“參零五統”産業模式,進一步帶動周邊種植大戶和農民增收致富。
在菌菇産業蓬勃發展的同時,林西縣的中草藥種植産業也駛入發展“快車道”。
四月中旬以來,隨着氣溫回升,新林鎮中草藥種植基地1500畝耐旱、節水、適應性強的黃芩、防風、蒼術進入收穫季,上百名務工農民在基地撿拾、分級、裝車。

4月24日,林西縣新林鎮中草藥種植基地的務工群眾在基地撿拾、分級、裝車。新華網發(李曉軍 攝)
新林鎮鎮長李成華介紹,新林鎮把中草藥種植作為産業結構調整和增加農民收入的主導産業,探索旱地“雨季秋播”種植方式,引進三豐惠農、恒光大藥業、甲雲農中草藥種植合作社等社會化服務組織,提供中草藥種植、管理、銷售等環節的産前、産中、産後全程技術指導和服務,為中草藥産業健康發展提供保障。
新林鎮上升村黨總支書記曹景文説,今年村裏集體種植的中草藥平均畝産500公斤左右,毛利潤大約35萬元。
目前,新林鎮五星村、七一村、氈鋪村等一批萬畝以上中草藥種植基地相繼建成,種植面積超過5萬餘畝。預計到2025年,林西縣中草藥種植面積可突破20萬畝。
“畜”勢勃發産業牛
每天清晨,位於林西縣統部鎮的北方活畜交易市場裏都是一派繁忙景象。這個市場已輻射到遼寧、吉林、黑龍江、河北、山東等10多個省市,吸納周邊80多個鄉鎮蘇木的6000余戶商販和農牧民戶進場交易,年交易肉牛等大型活畜30萬頭、交易額35億元,是集交易、中轉、儲運、信息服務為一體的中國北方肉牛集散地。

商販和農牧民戶在林西縣北方活畜交易市場裏進行肉牛交易。(資料圖)
統部鎮地處農牧結合地帶,交通便利,養牛歷史悠久。林西縣因勢利導,將肉牛養殖作為以統部鎮為中心的北部鄉鎮的主導産業,建設了一批大規模、高標準的養殖小區和肉牛自繁基地,集中發展肉牛養殖,在擴量、提質、增效上凝心用力,肉牛産業快速發展。
2022年,林西縣建設了肉牛改良防疫中心和肉牛繁育示範園區,通過純種擴繁、凍精冷配和胚胎移植壯大西門塔爾純種牛群,引導養殖戶向精養精繁轉變。

肉牛改良防疫中心的技術人員正在查看凍精存活質量。(資料圖)
統部鎮黨委書記馮青松説:“科學技術助力快速繁育優質種牛,縮短改良時間,有利於種群提質增效。”他介紹,統部鎮肉牛存欄11萬頭,改良西門塔爾牛3代以上比例達到80%,今年可培育1000頭純種西門塔爾牛。
借助“牛勢”,十二吐鄉西山根村規劃建成佔地440畝的西山根肉牛養殖小區,吸納93戶規模養殖戶,建設6萬平方米標準化圈舍,並配套草料庫、青儲窖、管理房等設施。西山根村黨總支書記劉佔林説,肉牛養殖會成為西山根村蔬菜産業之外的的另一個致富産業。
目前,林西縣肉牛存欄26萬頭,預計到2025年可達28萬頭。
林西縣縣長遲亞玲説,培育菜、果、菌、藥、牛等有特色、效益高的産業,建立密切的利益聯結機制,把農牧民持久吸附在産業鏈、利益鏈上,讓産業扎根農村,與農民建立緊密的利益聯結,推動地方特色産業延鏈、增值,實現強村富民有可觀且可持續的保障,是我們推進鄉村振興的着力點,也是推進“三農”工作高質量發展的關鍵。
【責任編輯:楊騰格爾 徐紅梅】
Copyright © 2000 - 2022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製作單位:新華網股份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新華網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