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新華網
新華網 > 圖片新聞 > 正文

“90後”夫婦的雕刻時光

2023-02-24    來源:新華網

  2月22日,杭奈日斯嘎和妻子李小芳打理小店衞生。新華網 楊騰格爾攝

  在呼和浩特玉泉區塞上老街,有一家“90後”夫妻的皮具店,走進店舖,奔騰的駿馬、可愛的小貓……一幅幅滿溢着地域風情的圖案展現在眼前這些純手工皮雕作品,其承載的不僅是創作者的才華,更流淌着傳統文化的魅力。

  杭奈日斯嘎挑選新華網楊騰格爾攝

  皮雕匠人杭奈日斯嘎,1993年出生,從小就對繪畫藝術有着濃厚的興趣,現在是通遼市奈曼旗非物質文化遺産皮雕傳承人。

  2010年,杭奈日斯嘎考取了內蒙古大學藝術學院雕塑專業,時,學校有一門皮雕選修課,報了名這個無意間的決定,讓他收穫了人生第一個創業的機會

  杭奈日斯嘎裁剪皮張。新華網 楊騰格爾攝

  2014年畢業前夕,杭奈日斯嘎將自己製作的一件鼠標墊皮雕作品,發在了微信朋友圈裏,馬上被一名來自鄂爾多斯的客戶買走。畢業當年,杭奈日斯嘎和未婚妻李小芳在呼和浩特市成立了自己皮雕手工藝品工作室。年,在遼寧一名企業家的幫助下,到阜新發展。

  杭奈日斯嘎手繪皮雕圖案。新華網 楊騰格爾攝

  為了提高皮雕技術,夫妻倆參加高級培訓班,並求教於行業資深的老師。皮雕行業講究知名度,他們多次參加比賽,屢屢獲獎。

  2017年,這對年輕夫婦回到呼和浩特,在當地政府和企業家的幫扶下,再次創業

  杭奈日斯嘎灑水為皮張塑型。新華網 楊騰格爾攝

  為了讓更多人了解皮雕這份技藝,後來他們在玉泉區塞上老街開了這家門店,墻上挂滿了他們夫妻二人製作的皮雕畫作品,濃濃的傳統文化特色,詮釋了他們對皮雕的專注和熱愛。

  杭奈日斯嘎在皮張上臨摹設計好的圖案。新華網 楊騰格爾攝

  在門店的工作室裏,杭奈日斯嘎和妻子各自分工,一塊普通的牛皮,在他手裏,經過繪圖、雕刻、敲擊、上色等工序,“搖身一變”就成了精美的皮帶、錢夾、皮包、筆筒、皮雕畫等實用藝術品,極具觀賞性和收藏價值。

  “皮質可塑性強,線條肌理很美,百看不厭。 杭奈日斯嘎,日常接待的顧客定制的比較多,大多是朋友推薦過來定做的,送長輩的,孩子結婚用的,有搬新家裝飾用的有愛好皮雕工藝的。不管作品大小,都認真地完成,每一件作品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樣珍貴。

  杭奈日斯嘎在皮張上雕刻圖案。新華網 楊騰格爾攝

  牛皮作畫,需要純手工製作,有着複雜的工藝流程粗略算來,完成一件皮雕畫需幾十道工序。

  “製作皮雕時,要使上面的花紋凸起來,有了立體感,才更具藝術價值。杭奈日斯嘎介紹牛皮塑型,最關鍵的環節就是用水軟化。水多了皮子出水漬,軟塌塌的缺少立體感;水少了則不成型,凸面無法顯現,特別考驗人。

  杭奈日斯嘎夫婦在工作室創作皮雕作品。新華網 楊騰格爾攝

  李小芳為皮雕作品上色。新華網 楊騰格爾攝

  杭奈日斯嘎和妻子裱制完成的皮雕作品。新華網 楊騰格爾攝

  夫妻倆製作皮雕注重創意質量,平均一個月只能做五六件作品。“做皮雕其實就是一個修煉的過程。”杭奈日斯嘎説,一件完美的皮雕作品,是他和妻子用時間慢慢磨出來的

  李小芳展示復古唐草紋樣的皮包作品。新華網 楊騰格爾攝

  杭奈日斯嘎和妻子李小芳展示獲獎的“王昭君出塞”琴盒作品。新華網 楊騰格爾攝

  談及未來,杭奈日斯嘎&&,會繼續打造傳統手工藝作品,使傳統文化元素與現代元素創新融合不僅要傳承皮雕畫技藝,更要把它生活化,在現代社會煥發新生機。

【責任編輯:李倩 李國棟】

Copyright © 2000 - 2022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製作單位:新華網股份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新華網股份有限公司

010070230010000000000000011120571129394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