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遼市:下好“山水”這盤棋

  • 2023-01-15 10:06
  • 來源: 內蒙古日報

  寒冬時節,在通遼市科爾沁區大林鎮農業水肥一體化工程項目區,幾十名工人正忙著挖槽、下管、打井,往日因低溫而“休眠”的農田竟比春耕時還要熱鬧。

  “我們現在搶抓時間趕工期,是為了明年春耕的時候農民能用上全新的水肥一體化灌溉係統,讓項目區的農田實現節水環保增産增效。”項目負責人吳小明説。

  據了解,農業水肥一體化工程是科爾沁草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修復工程(以下簡稱“山水”工程)地下水超採治理修復單元的重要組成部分,該項目計劃更新建設水源、電力、信息化管理等配套設施,全部完成後,20萬畝水肥一體化農田將在緩解地下水超採的同時提升農作物産量,實現生態效益與經濟效益雙贏。

  在距離大林鎮100多公里的科左中旗舍伯吐鎮前章古臺嘎查,“山水”工程地下水超採治理修復單元的農田鹽漬化治理項目也在如火如荼進行,施工單位的工程車正在按照“藥方”給耕地“治病”,泛著白光的土地在機器作業下變成了淺棕色的松軟土壤。

  “去年春耕的時候,我去寶龍山鎮看到這個工程,當時就感覺能有效果,等秋收的時候再去打聽,平均一畝地增收200多斤。”

  有了改良的土地,前章古臺嘎查黨支部書記王金成對村裏增産增收信心十足。

  王金成的底氣源自該項目的科學規劃和施工。“在施工之前我們首先檢測土地的鹽鹼度,然後根據實際需要確定治理方案,最後將科學配比的改良劑鋪灑、深翻到土地裏,提升鹽鹼地的地力,提高農田産量。”科左中旗鹽鹼地改良項目區負責人周紓蒙告訴記者,為保證工程施工品質,他們從去年9月底就著手準備,確保科左中旗8萬畝鹽漬化耕地在2023年春耕前“變身”良田。

  據了解,“山水”工程是全國首批10個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修復工程之一,也是目前通遼市單體投入最大的生態工程。工程的實施效果,不僅關係到通遼市生態環境品質,還關係到我國北方重要生態安全屏障的構築。

  “項目完成後,這裏的植被覆蓋度將超過90%,形成百萬畝大林場,有效控制風沙危害,實現沙地增綠、農牧民增收。”在科左後旗努古斯臺鎮中幼林撫育項目區,科左後旗林草局“將生態底線變為發展熱線,推動生態惠民、綠色富民”的發展思路讓人振奮。

  “退化草原生態修復,我們一分錢沒花,也不用自己管護,村裏的荒地長出了優質牧草,全村增收200萬元。”科左中旗花胡碩蘇木南柴達木嘎查黨支部書記白那日蘇內心的喜悅溢于言表。

  “現在這裏基本恢復了原有地貌,下一步,我們將通過礦山生態恢復,進一步提高治理區的植被覆蓋度和水源涵養功能。”在扎魯特旗水源涵養區礦山生態恢復項目現場,採挖出的礦坑消失無蹤,草綠山青的美景即將成為現實。

  “山水”工程將科爾沁草原的山水林田湖草沙“打包”整合到一起,統一規劃進行保護和修復,通過實施十大類工程30個子項目,將制約科爾沁草原生態功能提升的草原生態退化、土地沙化、地下水水位下降這三大問題,化整為零各個擊破,不到一年時間就已經取得了明顯成效。(記者 薛一群 通訊員 賈雪)

分享:

責任編輯:徐紅梅 郝芳芳

010070230010000000000000011120681129285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