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通遼市始終秉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深入實施各類生態保護修復工程,使藍天白雲和綠水青山成為通遼高質量發展的最靚麗底色。
着力改善生態系統質量,築牢綠色生態屏障。堅持以系統思維推進生態建設,總投資近100億元的科爾沁草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修復工程項目、歐投行科爾沁沙地治理項目啟動實施,完成科爾沁沙地綜合治理200萬畝、天然草原恢復修復200萬畝,累計建成綠色礦山93家。系統開展西遼河流域生態修復,西遼河主河道、莫力廟水庫時隔多年實現生態水量回補。
加強國家草原自然公園建設,繪就綠色發展新亮點。扎旗阿日昆都楞國家草原自然公園審批手續已上報國家林草局,霍林郭勒市國家草原自然公園實施方案已獲自治區批復,到位資金5600萬元。
加強草原森林資源保護,堅守綠色發展成果。在全市範圍內組織開展了破壞草原林地違規違法行為專項整治行動,排查往年已查處的破壞草原林地案件8142起,面積45.3萬畝。全面推進林長制工作,嚴厲打擊破壞森林草原資源違法犯罪行為。查處涉林案件550余起,查處違反禁牧、草畜平衡和非法開墾草原等案件1600余起,形成了有效震懾。
持續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踐行綠色發展理念。累計完成電解鋁企業無組織排放技能改造項目46項,電解鋁煙氣超低排放系統實現行業全覆蓋。嚴格落實河湖長制,推動水資源、水環境、水生態協同共治,全市污水出廠尾水全部實現達標排放。統籌推進固廢治理、垃圾分類、農業“四控”等措施,土壤環境質量進一步改善。
全面推動綠色低碳發展,擦亮藍天綠水底色。嚴格落實能耗“雙控”任務,加強能耗“雙控”預算管理和“兩高”項目管控,能耗總量和能耗強度均實現“由紅轉綠”,能夠完成年度目標任務。持續優化能源結構,新增新能源電力裝機90萬千瓦,加快煤電機組節能降耗改造,深入開展節能診斷工作,形成節能空間約17.9萬噸標準煤。
推進綠色生態農牧業高質量發展,走出綠色新型工業化路子。年內新增高標準農田20萬畝、累計建成607萬畝,糧食總産預計179.66億斤,牧業年度牲畜存欄1143.9萬頭只口,科爾沁肉牛獲批國家級優勢特色産業集群,新增國家級重點龍頭企業2家。玉米生物科技産業基地建設加快推進,建成投産玉米生物企業20家,蘇氨酸、土黴素等産品佔全國市場份額進一步提升。
大力發展現代能源經濟,引領能源綠色轉型。在嚴格保護生態的前提下科學布局風、光等新能源産業,積極推進增量配電改革試點,推動新能源就地消納和裝備製造基地建設,實施“源網荷儲”一體化示範、龍馬風電裝備製造等億元以上項目30個,完成能源項目投資60億元,爭取新能源建設規模174.7萬千瓦,國家現代能源經濟示範市建設逐步破題。(阿力瑪 石若冰 術強)
責任編輯:李倩 李國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