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件件“紅褂褂”活躍在街頭巷尾、農家小院,讓文明在溫馨的服務中傳遞、在真誠的笑容中瀰漫;
一個個文明實踐活動的廣泛開展,讓文明種子在市民心中生根發芽、開花結果;
一頁頁不斷拉長的表彰名單、一樁樁感人肺腑的凡人善舉,讓這座城市越來越有溫度;
……
“全國縣級文明城市不是為了創建而創建,而是要全民共建共享,要創建為民、利民、惠民。”在這樣的理念下,鄂爾多斯市烏審旗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主動適應新形勢、新要求,盯緊重點難點,補齊弱項短板,持續推進全國縣級文明城市創建工作,擦亮城市文明底色,推動文明城市建設工作由集中攻堅轉變為常態長效,不斷增強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
2021年以來,烏審旗不斷深化文明城市、文明村鎮、文明單位、文明社區(小區)、文明校園、文明家庭、十星級文明戶、新時代文明實踐戶等系列創評活動,將精神文明建設的觸角延伸到各蘇木鎮、嘎查村、社區、農牧戶。如今,文明的力量,正以潤物無聲的姿態,悄然雕琢出這座城市嶄新的精神氣質和時代內涵。
以“信仰堅定”築牢文明根基
心中有信仰,腳下有力量。
烏審旗將理論宣講與媒體傳播結合起來,打造“圍爐夜話”“校門口·微學堂”“初心小喇叭”“板凳課堂”等宣傳宣講服務品牌,營造崇德向善的社會氛圍。2021年,組織上級重大會議精神宣講150場次,開展黨史學習教育宣講活動600余場次。
一場場與基層黨員群眾面對面、心連心的宣講,讓黨的創新理論走到群眾身邊,走進百姓心間。
學黨史牢記為民初心。
2021年,全旗上下按照學史明理、學史增信、學史崇德、學史力行要求,堅持深學深悟、實幹篤行,共組織開展黨史學習教育專題讀書班11期,集體學習51次,專題研討12次,學習測驗6次,通過“電影黨史課”“音樂黨史課”“夜校”讀書分享會等形式,將黨史知識傳導到基層“神經末梢”,使廣大黨員、幹部受到了一次全面深刻的政治教育、思想淬煉、精神洗禮。
紅色資源是最鮮活的歷史。
烏審旗是內蒙古自治區的“南大門”,境內紅色資源富集。烏審旗利用紅色資源、發揚紅色傳統、傳承紅色基因,讓紅色資源成為烏審旗高質量發展、綠色崛起的重要支撐,將烏審旗黨性教育主題館、納林河黨小組谷家灣舊址、“八路榆”等“紅色”旅游點,串點成線,形成極具教育意義的“紅色烏審”旅游路線,讓市民和游客們在潛移默化中感受到“紅色”教育。
文化藝術是最生動的形式,身邊故事是最感人的記憶。
2021年,烏審旗組織舉辦“德潤草原· 愛我烏審”第五屆道德模範暨精神文明建設先進典型頒獎典禮,為127名先進典型進行了表彰獎勵,通過視頻短片、頒發證書、誦致敬詞、歌舞、朗誦、小品等多種形式向群眾展示了道德模範和先進典型的良好形象和感人故事。
近年來,烏審旗始終把精心選樹道德模範、最美烏審人、新時代好少年等先進典型作為重要抓手,&&《烏審旗禮遇幫扶道德模範實施辦法》,大力宣揚群眾身邊典型的溫暖故事,切實發揮典型正能量的輻射帶動作用,讓“好人精神”家喻戶曉。截至2021年底,全旗共有全國道德模範1名、區級道德模範4名、市級道德模範9名、旗級道德模範23名;入選“中國好人榜”4人、“內蒙古好人榜”16人、“鄂爾多斯好人榜”22人,獲全國文明家庭1戶、區級文明家庭2戶、市級文明家庭9戶、旗級文明家庭62戶,評出市級新時代好少年9名、美德少年8名,旗級新時代好少年51名、美德少年67名。
以“精準服務”提升民生福祉
“民生無小事,枝葉總關情。”
創建全國縣級文明城市説到底是為人民服務的,創建成效好不好群眾説了算。
“我們小區的房子住了十幾年了,還沒有房産證。”烏審旗房地産“辦證難”歷史遺留問題,關係到千家萬戶的合法權益。
“我們將着力從歷史遺留問題入手,舉全局之力解決烏審旗房地産‘辦證難’歷史遺留問題,讓居民群眾有實實在在的獲得感……”在烏審旗不動産登記中心“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大會上,烏審旗自然資源局局長趙文斌擲地有聲地説。
烏審旗把創城工作與“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深入結合,協調多方力量向歷史遺留問題“開刀”,沒有“花拳繡腿”,只有“腳踏實地”,數據就是最好的答案——截至目前,烏審旗歷史遺留問題“辦證難”共計40個小區13616套不動産,全部已辦理了開發商首次登記,項目完成比例達100%;已辦理分戶登記套數11972套,完成比例達87.92%。
敢於向問題叫板,才能贏得群眾叫好,這是烏審旗的擔當,更是對群眾最好的回應。
截至目前,烏審旗用心用力用情推進“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廣泛開展“三問”活動,認領解決“小急難”微心願3700余個,建立“為民辦實事”清單1444項,完成率100%。同時,着力解決社區“暖氣熱不熱”“路燈(樓道燈)亮不亮”“下水通不通”“路面平不平”“環境美不美”等問題,受益群眾覆蓋十萬人次。
以“文明實踐”匯聚全民合力
群眾在哪,新時代文明實踐就延伸到哪。
“三弦一彈聲聲響,喜氣洋洋把書講,今天不把別的説,新時代文明實踐好處多,太陽上來紅似火,好事一件連一件,社區來了穿‘紅褂褂’的人,一心一意為人民,把咱居民朋友當親人……”“烏審説書”理論宣講小分隊志願者王文才在烏審廣場正在以説書的形式宣講新時代文明實踐知識。烏審旗把推進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作為創建全國縣級文明城市的關鍵抓手,結合創城要求,聚焦百姓需求,掀起了全民創城熱潮。
從單一零散到規範系統,文明實踐遍地開花——
針對老年人用餐不便的實際情況,烏審旗12349便民為老中心設立了“為老餐廳”,不僅解決了老年人吃飯問題,還搭建了交流溝通&&;
為方便群眾辦事,烏審旗政務服務中心整合服務事項,可辦理的行政審批業務達1546項,市民出行更方便、生活更便捷;
“圖片+聲音”“視頻+文字”......豐富多彩的文明交通宣傳形式,讓不文明交通違法行為總量較2020年同期下降48.52%;
採取“常態管理+錯時管理”的工作機制,保持對嘎魯圖鎮核心區靜態車輛秩序的嚴查力度,形成長效管理機制,確保違停車輛管理無死角、無盲區,為市民提供安全暢通的出行環境;
……
2021年,全旗1個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81個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105個“我幫你”新時代文明實踐志願服務點,通過“你有困難你找我,我是黨員我幫你”線上線下徵集民情民意,開展黨員志願服務活動2000余場次,參與黨員志願者1.2萬餘人次。“綠色烏審”志願服務總隊下設18大類475支志願服隊,深入基層一線開展理論宣講、疫情防控、科學種養、生態保護等15大類100多個志願服務項目活動。
通過開展問卷調查、知識問答、曲藝説書、小戲表演、實用宣傳品、公益廣告等多種形式的創建全國縣級文明城市宣傳,促進了群眾對創建工作的認知認同;
“小手拉大手、共創文明城”、文明單位(村鎮)創建、新時代文明實踐志願服務活動,帶動廣大市民群眾積極參與創城;
微信小程序、愛烏審APP、便民服務熱線暢通群眾訴求、解決民眾所需,使文明城市創建支持率和滿意度得到不斷提升。
從旁觀路人到熱心市民,人人都是“文明先鋒”——
文明的“磁場”悄然引領着時代的進步、改變着市民的精神面貌。
無論是烈日下,還是寒風裏,一抹抹“志願紅”,就是烏審旗幹部群眾共創文明的鮮活注腳。
……
以“內外兼修”打造城市品質
“要精細規劃建設新型城鎮、精心謀劃改善人居環境,發散新思維、開拓新思路、尋找新方法,全力提升城鎮功能、品質和內涵,不斷為城鎮建設注入現代化新氣息,全面提升城鄉建設水平和城鎮品質,打造宜居宜業宜游的現代化精品城鎮。”烏審旗委書記王健説。
金秋時節,行駛在烏審旗Y723巴圖灣至統萬城的公路上,層林盡染、候鳥紛飛,已然成為了美麗鄉村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2020年以來,無定河鎮小城鎮建設工程全面提速,鎮區道路及管網改擴建工程、河城線翻新改建工程、通社匝磚路建設項目、水衝式廁所建設項目和河園社區服務中心建設項目,工程總投資達4062萬元。現在的無定河鎮告別了維繫30多年的舊面貌,正以嶄新的姿態建設一個向美而生、讓居者幸福、來者流連、聞者嚮往的美麗村鎮。這也是烏審旗以文明城市創建為龍頭,推進全域創建的一個縮影。
“小區路平了、環境好了,我們出來鍛煉心情也好了。”家住新城花園的退休幹部吳天祥這樣感嘆。
2021年,烏審旗對新城花園、景怡苑小區、滙豐小區等15個老舊小區的道路、管網、圍欄等項目進行提質改造,總投資913萬元,涉及215棟樓房3552住戶,已全部改造完工。
近年來,嘎魯圖鎮老舊小區共改造69個小區,改造涉及佔地面積210萬平方米、建築面積260萬平方米住宅樓房,惠及居民14000余戶、近4萬人。同時,多措並舉全面推動解決“辦證難”問題,現已發證8500套。截至目前,全旗建成各類百姓安居工程6537套59.7萬平方米。
“現在上夜班回來,看到巷子裏的路燈亮着,心裏感覺特別溫暖。”家住鑫世泰小區的王華是一名護士,經常上下夜班,現在小區的街巷內路燈敞亮,讓她心裏暖暖的。
近年來,烏審旗完成市政硬化補修5萬平米,完成西部拓展區人行道硬化1.3萬平米,嘎魯圖鎮區建成區累計完成民區巷道硬化40萬平方米;市政道路安裝路燈5750盞,亮燈率達到99%;居民巷道安裝路燈12558盞,覆蓋率和亮燈率均達到99%。同步推進城市生態修復,全年新建和改造綠地7.1萬平方米。規範設置23處臨時攤點、夜市和季節性等便民攤點。大力實施老舊破損的供熱、供水、排水、中水回用、燃氣管網延伸覆蓋和更新修復工程,嘎魯圖鎮區已建成污水管網80.5公里、雨水管網84公里、中水管網37公里、供氣管網171公里、燃氣普及率達到95%以上,居住環境持續向好。
烏審旗堅持一張藍圖、一個理念、一種風格,不搞大拆大建,不搞形象工程,紮實開展全國縣級文明城市創建,集中力量解決好群眾關心的“急難愁盼”問題,逐步實現設施齊備、功能齊全、精細管理、便民宜業,居民生活滿意度和獲得感、幸福感不斷增強。
從城市面貌的升級換代,到居民幸福指數的不斷提升,都讓烏審旗更加自信,文明城市創建不會止步,幸福沒有終點。
行&&者半九十,文明創建是一項系統性工程,需要持續發力、久久為功。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始終是烏審旗逐夢文明的航向。如今,一幅全民參與、共建共享的文明畫卷正徐徐繪就。(邊良、楊瀟、白錄軍)
責任編輯:李倩 李國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