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拉特後旗是內蒙古自治區的邊境旗縣之一,面積約2.5萬平方公里。在生態環境相對脆弱的牧場上,駱駝是當地牧民的“夥伴”。全旗有戈壁紅駝5萬多峰,約佔全國駱駝總數的20%。
在烏拉特後旗獲各琦蘇木前達門嘎查1號牧養基地,500多峰駱駝已經休息,牧民王貴德還在備料。“牧區建設‘托駝所’後,我將自家的16對母子駝送到這裡托養。不到一年,分紅就領了2萬多元。”王貴德告訴記者,因為自己有養駝技術和電力維修技能,被基地聘用,每年有6萬元工資收入,“一開始,我在這裡打工還有個小心思,就是想看看自己的駱駝托養後的情況,如果養不好我就隨時把自家駱駝拉回草原上。結果發現,企業的飼養技術沒的説,我也分享了自己長年養駝的經驗。”
近年來,烏拉特後旗抓住國家、自治區支持牧區特色養殖機遇,將紅駝産業確立為主導産業。在邊境線50公里內,重點打造戈壁紅駝産業發展帶,並劃定三片適宜養殖駱駝的草場;累計投入資金1650萬元,爭取扶持資金1.1億元,引導金融機構重點支持駱駝等特色産業發展;在專利技術引進、産業基礎設施建設、産品研發、品牌創立、品種改良等方面,給予支持保障。
在戈壁上建設“托駝所”的內蒙古英格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旗裏引進的駱駝養殖龍頭企業。入駐僅兩年,公司就開始了戈壁紅駝産業“1+6+200”發展布局:建設1座戈壁紅駝産業園區,建設6個高標準養殖基地“托駝所”,與200個駱駝養殖大戶建立合作關係。“公司與牧戶簽訂一年制租賃寄養合同,將泌乳期的母駝和駝羔集中托養在基地。租賃期間,駝奶、駝絨等收益歸基地所有,基地免費為牧民喂養、馴化紅駝,每峰駱駝每年支付給牧民2400元租賃費。”英格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李建軍説,駱駝托養既讓牧民有時間打工掙錢,又能減輕草場的壓力,還方便了駝奶的回收、加工。
“我們把紅駝産業作為富民項目,力爭駱駝養殖穩定在6.5萬峰,每年向國內外市場提供駝鮮奶3000噸、駝肉1000噸、駝絨200噸,出欄成年駱駝8000峰,使駱駝産業總産值突破5億元,帶動牧民增收720萬元。”烏拉特後旗旗長毅恒説。
今年1月,中歐班列“烏拉特後旗號”正式開行,巴彥淖爾市的番茄醬、葵花籽等優質農産品乘中歐班列發往哈薩克斯坦等國家。“駱駝的交通屬性減少之後,我們發展‘鋼鐵駝隊’,每週常態化開行中歐班列,輸出優質農畜産品,進口境外礦産資源,開展落地再加工,打造絲綢之路經濟帶的重要支點。”毅恒説。(記者 陳力)
原標題:戈壁紅駝養成特色産業
責任編輯:石毅 李國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