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新華網
PC版本
內蒙古頻道
/
綠色長城
/
正文
全力守護 繪就水清魚躍自然畫卷
為守護這片水域的生息與自然血脈,內蒙古大興安嶺森林公安局金河分局民警日復一日展開高強度巡查。
2025-07-02
內蒙古:打通新通道 綠電送華東
記者從國網內蒙古東部電力有限公司獲悉,6月30日,位於內蒙古自治區興安盟的桃合木500千伏新能源匯集輸變電工程、鋁都-平川500千伏線路工程、科爾沁右翼中旗百萬千瓦風儲基地220千伏送出工程同時竣工,助力當地百萬千瓦風儲基地打通外送通道。
2025-06-30
內蒙古引綽濟遼工程具備全線通水能力
圖為6月30日拍攝的引綽濟遼工程通遼市受水區。
2025-06-30
“超級充電寶”提質擴容 內蒙古疾馳新型儲能新賽道
來自內蒙古自治區能源局的消息稱,內蒙古新型儲能容量補償政策正式落地執行,首批近億元補償款已於5月支付到位。
2025-06-30
一張“草票”開啟的生態價值轉化新路徑
所謂“草票”,是一種草原資源經濟價值和生態價值票面化的憑證。
2025-06-21
鏡觀·迴響|山水林田湖草沙綜合治理的北疆實踐
2025-06-16
世界防治荒漠化和乾旱日 | 恢復土地 釋放機遇
荒漠化是一個全球性問題,嚴重影響生物多樣性、生態安全、消除貧困、社會經濟穩定和可持續發展。
2025-06-18
從“生態包袱”到“綠色財富”:烏梁素海蘆葦的綠色蝶變
記者看到,在生産線上,來自烏梁素海的蘆葦經歷着蝶變。
2025-06-20
“以工代賑”讓農牧民由治沙“看客”變“主角”
巴彥淖爾市林業和草原局局長陳海維説: 全市實施‘以工代賑’模式,帶動3.7萬名農牧民參與防沙治沙,人均年增收1.5萬元。
2025-06-12
天空之眼瞰祖國——黃河“幾字彎” 美麗新生態
內蒙古境內的黃河“幾字彎”沙化土地總面積2.27億畝,是沙化土地分佈較為集中、程度較為嚴重的地區,是生態治理攻堅戰的主戰場。
2025-06-10
赤峰四招“組合拳”向毀林毀草行為“亮劍”
"今年以來,赤峰市圍繞內蒙古自治區關於毀林毀草違規違法行為集中整治工作的部署,以“三北”工程為契機,聚焦毀林毀草突出問題,打出“頂層發力、科技賦能、嚴格執法、全民共治”組合拳,取得了階段性成效。"
2025-06-08
三代治沙人的65載綠色接力
如今的綠洲在65年前竟是風沙肆虐的不毛之地。
2025-06-08
新華林場隨坡就勢守原綠
當無人機如一隻銀色的眼睛緩緩升入天際,整個項目區盡收眼底,深藍色光伏板在夏日陽光的照射下,閃動着耀眼光芒,仿佛一片波光粼粼的“藍色海洋”。
2025-06-08
黃河“幾字彎”頂端綠染沙海展新顏
沿着黃河岸邊前行,在新華林場以西120多公里的磴口縣劉拐沙頭是烏蘭布和沙漠與黃河“握手”之地,每年向黃河輸送大量泥沙。
2025-06-07
內蒙古在祖國北疆構築起牢不可破的萬里綠色長城
黨的十八大以來,累計完成營造林1.43億畝、種草3.55億畝,規模均居全國首位,在祖國北疆構築起牢不可破的萬里綠色長城。
2025-06-05
從治沙先鋒到綠富同興:新華林場綠色發展育新機
林場場長賀鑫介紹道。
2025-06-03
鄂爾多斯:漫漫黃沙漸成千里“藍海”和綠洲
鄂爾多斯市實現從“人海治沙”到“機械治沙”、從“粗放治理”到“靶向治理”的歷史性轉變
2025-06-04
內蒙古“沙戈荒”大基地配套首條外送通道協議簽訂
4日,自治區政府與河北省政府、國家電網公司共同簽署《蒙西至京津冀直流輸電工程長期合作協議》。
2025-06-05
內蒙古完成“三北”工程治理面積3700多萬畝
自2023年6月“三北”工程攻堅戰開展以來,內蒙古累計治沙3700多萬畝,為我國北方重要生態安全屏障夯實根基、增添綠裝。
2025-06-06
內蒙古磴口縣:借“光”治沙讓沙害變沙金
內蒙古磴口縣防沙治沙和風電光伏一體化項目區。
2025-05-18
加載更多 »
綠色長城
新華網內蒙古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