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敖漢旗薩力巴鄉三十二連山俯瞰圖(資料圖)。新華網發(葉劍南 供圖)
新華網呼和浩特11月24日電(楊騰格爾)在科爾沁沙地南緣,內蒙古赤峰市敖漢旗560萬畝林海如綠濤涌動,森林覆蓋率達40.6%,生態發展底色鮮明。2002年,敖漢旗被聯合國環境規劃署授予“全球環境500佳”榮譽稱號。“十四五”以來,先後獲“全國防沙治沙先進集體”“林長制激勵表揚縣”等殊榮。該旗以生態保護為根基、産業發展為引擎,走出一條“生態建設産業化、産業發展生態化”雙贏之路,2024年林草産業總産值達14.53億元,綠色成為當地亮眼的發展名片。

敖漢旗長勝鎮沙棘産業園一隅(資料圖)。新華網發(葉劍南 供圖)
生態修復為産業發展築牢根基。敖漢旗深入開展科爾沁沙地殲滅戰,高標準推進103處沙地綜合治理和林分質量提升精品工程。三義井林場文冠果元寶楓基地、木頭營子鄉大扁杏、長勝鎮沙棘基地等一批特色産業基地相繼建成,累計完成營造林33.81萬畝、人工種草29.9萬畝。設立並保護3處“小微濕地”,豐富了濕地生物多樣性;對311.6萬畝國家級公益林進行科學撫育,提升森林質量。通過智慧防火監控系統全覆蓋、32.75萬畝有害生物防治、完善林草行政綜合執法體系等舉措,築牢生態資源“安全防線”,將森林火災受害率控制在0.9‰以下,林業有害生物成災率低於3.0‰。
産業融合推動綠色資源增值。敖漢旗精心培育林産品精深加工、碳匯、林下經濟等六大主導産業,構建多元協同産業體系。以沙漠之花、文冠莊園為龍頭,沙棘原漿連續兩年榮獲世界林産品博覽會金獎。10萬噸飲料智能生産車間即將竣工,實現了沙棘、文冠果等特色資源“從枝頭到舌尖”的價值躍升。2.7萬畝林下中草藥、489畝赤松茸栽培、2.5萬隻林下畜禽規模化發展,催生了林菌、林藥、林禽等新業態。與科研院所合作開展蒿柳養蠶試驗,畝均效益達1000元以上,開闢新産業賽道。依託255萬畝可開發碳匯林地成立綠濤森林碳匯公司,讓森林成為“生態資産”。
敖漢旗全面推行林長制,構建起旗鄉村三級471名林長、千余名網格員的責任體系,“林長+檢察長”“林長+警長”協同機制確保護綠有責、管綠有力。國有林場定向招錄專業人才、建設千畝育苗基地,為産業發展提供技術支撐。森林生態效益補償制度讓6.3萬戶家庭年均增收620元,52個重點示範村實現村莊綠化與鄉村振興深度融合,達成“護綠”與“富民”同頻共振。敖漢旗的生態産品通過“內蒙古好物進北京”等活動,不斷拓展市場。
如今,敖漢旗沙棘林鬱鬱蔥蔥,經濟林碩果纍纍,碳匯交易穩步推進,生態旅游逐漸興起。曾經飽受風沙侵襲的土地,通過生態修復與産業發展深度融合,560萬畝森林、100萬畝草原成為守護家園的生態屏障和帶動群眾增收、推動高質量發展的“綠色銀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