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呼和浩特11月24日電(李國棟)小雪之後,塞北氣溫驟降。內蒙古烏蘭察布市化德縣這座北方小城格外寒冷,但是一提到這個縣的羊駝絨服裝産業,又讓人感覺到了溫暖。
走進化德縣達遠製衣股份有限公司生産車間,只見布料堆積如山、機器轟鳴聲不絕於耳、50多名女工正各自在工位上有條不紊地忙碌着。經過梳絨、裁剪、縫製、釘紐扣、熨燙、包裝等一整套工藝流程,一件件款式多樣、新潮輕便的羊駝絨保暖衣、坎肩、褲子便被碼得整整齊齊,放入偌大的成品倉庫,等待發往全國市場。
化德縣達遠製衣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劉志介紹,過完中秋節,我們一直在加班加點生産,現在是生産旺季,也是銷售旺季。

化德縣達遠製衣股份有限公司生産車間一角。新華網 李國棟攝
據了解,化德羊駝絨服裝在全國市場佔有很大比重。一個形象的説法是,在北方二三線城市、縣域市場,每三條保暖褲中就有一條産自化德。目前,化德羊駝絨服裝銷售網絡覆蓋全國30個省區市,並出口俄羅斯、蒙古國。
化德縣羊駝絨服裝産業極具地利優勢,其毗鄰河北省,與北京、天津、呼包鄂經濟圈等地均保持在500公里以內的距離。由於是半農半牧縣,不僅自有羊絨資源,還臨近錫林郭勒盟、二連浩特口岸,能夠引入大量優質羊駝絨,這些都為化德縣羊駝絨服裝産業發展提供了充足原料。
化德縣羊駝絨服裝産業起步於20世紀80年代,1984年銷售服裝達6.6萬件;1986年,化德絮片服裝被列入首批國家星火計劃,並在北京王府井百貨大樓、北京隆福壽大廈、天橋商場等設立銷售專櫃;1987年在北京民族文化宮舉辦産品展銷會,絮片服裝開始走向全國,當年産量達到36.14萬件;1992年,在當時最火的商場“鄭州亞細亞”設立銷售專櫃,當年産量首次突破50萬件,被內蒙古自治區評為“一個産業帶動百戶企業示範工程”。如今,羊駝絨服裝産業已成為當地獨具特色的富民支柱産業,
從國營被服廠到家庭作坊,再到現代化企業集群,“家家做棉褲,戶戶聞機聲”成為這座小城的獨特風景。目前,化德縣有各類服裝生産廠家93家(規模以上企業2家)。2013年,按照“統籌城鄉、産城融合”思路,化德縣建成佔地6萬平方米的服裝創業園,入駐企業12家。
為實現創業園提質增速發展目標,化德縣在創業園周邊配建了醫養院、幼兒園、中學等公共服務部門,配套建設了2.5萬平方米的職工公租樓,解決進城務工人員的住房問題。建成1440平方米的公共服務平台,包括展示廳、檢測檢驗中心、服裝設計中心、絮片研發中心、“互聯網+服裝産業”中心等。平台具備互聯互通、信息共享、資源統籌功能,為全縣服裝企業提供融資、信息、技術、人力資源、市場開拓、管理諮詢、對外交流合作等綜合服務。

化德縣羊駝絨服裝展示廳一角。新華網 李國棟攝
經過幾十年不斷科技攻關、産品改良,化德縣的羊駝絨服裝不僅繼承了羊駝毛絨本身柔軟蓬鬆、保暖禦寒的優良特性,在製成服裝後,亦展現出防寒防潮、保暖隔熱等功效。此外,羊駝絨服裝可整體洗滌,穿着時不顯臃腫,同時具備彈力,為消費者帶來了實用舒適的穿着體驗。
化德縣服裝創業園區副主任王春暉介紹,目前全縣有5000多&國內最先進的全自動電腦數控平縫機,先後引進了自動裁床、電腦繡花設備等特種機器。全縣2萬多人從事服裝産業,人均年收入3萬元以上。2024年,全縣絮片銷量為8000噸,生産各類服裝1500萬件,産值10.4億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