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村用集體經濟收益給我們辦理了城鄉居民集體補助,我們個人賬戶的錢多了,到老了領的養老錢也就多了,黨和政府真心為咱老百姓謀幸福。”11月13日,烏蘭察布市化德縣白音特拉鄉新建村村民王霞高興地説。
今年,新建村集體經濟組織按照每人100元標準,為182名村民補助養老保險1.82萬元。
這是烏蘭察布市開展城鄉居民養老保險集體經濟補助工作的縮影。
2024年5月,烏蘭察布市啟動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集體經濟補助試點工作,確定察右後旗大南坊村為首個集體經濟補助試點,補助資金主要來源於集體經濟組織收益,按照每人50元的標準,為符合條件的292名村民共計補助1.46萬元。
烏蘭察布市啟動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集體經濟補助試點工作以來,探索構建“個人繳費、集體補助、政府補貼、社會資助”的多方籌資模式。全市各級社保經辦機構通過線上線下多渠道進行政策宣傳,深入開展調研工作,全面了解集體經濟組織收入情況以及居民參保需求,有序推進補助工作。在17個試點村集體經濟補助基礎上持續拓展,進一步擴大集體補助的受益面,將範圍擴大至28個村,惠及參保群眾3901人次,累計補助金額20.86萬元,實現旗縣市區城鄉居保集體補助全覆蓋。
同時,為拓寬養老保險籌資渠道,大力支持社會力量參與,鼓勵其他社會經濟組織、公益慈善組織和個人,對參保繳費人員進行資助,社會資助資金全部計入參保人員個人賬戶。截至10月,烏蘭察布市個人資助繳費2938人次,資助金額2038.53萬元。
“通過集體經濟補助和社會資助增加了居民養老保險個人賬戶積累,切實提高了城鄉居民的養老保障水平,讓參保群眾享受到了政策紅利,增強了居民的幸福感和獲得感。”烏蘭察布市社保服務中心主任韓曉樸説,下一步,市社保部門將逐步擴大集體經濟補助和社會資助覆蓋範圍,建立完善常態化補助機制,為促進城鄉居民共同富裕、建設現代化農牧區提供有力保障。(記者 梅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