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默特右旗:生態守護者築起“生命驛站”- 新華網內蒙古頻道
新華網 > 信息發布 > 正文
2025 11/14 16:44:34
來源:新華網

土默特右旗:生態守護者築起“生命驛站”

字體:

  深秋,金色的陽光灑在包頭市土默特右旗(以下簡稱“土右旗”)廣袤的濕地之上。成群的灰鶴悠然踱步,赤麻鴨、鴻雁掠過水面,小天鵝舒展羽翼,在波光中劃出優雅弧線——這片位於包頭黃河國家濕地公園的共中海片區,迎來一年中熱鬧的候鳥“待客季”。

 黃昏濕地間,白天鵝與赤麻鴨群聚灘塗,夕光漾水,繪就秋冬候鳥棲息的暖融圖景。新華網發

  濕地“賓客”盈門 生態改善見證鳥群回歸

  “今年降雨充沛,濕地生態環境持續改善,前來停歇的候鳥數量明顯增多。”土右旗林業和草原局濕地和草原管護中心主任王海平指着遠處翩躚的鳥群説。據統計,目前濕地內共有27種鳥類,其中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白琵鷺、灰鶴、小天鵝、紅隼與自治區級保護動物白眼潛鴨、鴻雁等珍稀物種齊聚於此,構成一幅生機盎然的生態畫卷。

  候鳥數量的增長,背後是濕地生態功能的穩步提升。近年來,通過系統性生態修復、棲息地保護、水質治理,這片包括海子鄉共中海濕地、將軍堯鎮敕勒川濕地,總面積超8萬畝的濕地群,已成為天鵝、大白鷺等20多種珍稀鳥類遷徙途中不可或缺的“生命驛站”。

 白天鵝游弋於水草斑駁的濕地水域,白羽映清波,盡顯自然靈動。

  巡護隊“忙碌模式”守護候鳥的每一次振翅

  面對增多的“客人”,管護中心啟動“忙碌模式”。專項巡護隊每日穿行濕地,重點排查非法捕獵、驚擾候鳥等行為,及時清理垃圾、維護界碑界樁。“每次巡護,看到天鵝在湖裏游水,或成群飛過頭頂,就覺得工作特別有意義。”濕地工作人員李博感慨道。他回憶,前幾日巡護時,團隊救助了一隻受傷的灰鶴。

  這樣的溫暖救助已成為土右旗動物保護的常態。截至目前,管護中心已處理8起村民自發報告的候鳥救助事件,構建起“管護中心+村民+救助點”的聯動網絡。“天鵝是國家保護動物,現在大家意識提高了,都會主動打電話求助。”巧爾氣村村民賈根全語氣中滿是自豪。幾天前,他參與救助一隻受傷天鵝,見證了生態保護理念在基層的扎根。

 遷徙路上的“避難所” 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在野生動物救助點,負責人楊澤龍正為4批送治的天鵝忙碌。“近期天鵝南遷經過土右旗,因天氣原因部分出現腹瀉。通過對症治療,它們已逐步恢復,即將放歸自然。”楊澤龍介紹。

  “候鳥的遷徙是一場生命的遠征,而濕地是它們途中至關重要的‘補給站’與‘避難所’。”王海平&&,管護中心24小時暢通救助電話,確保有情況第一時間響應。

 白天鵝振翅掠過低矮水草的濕地水面,白羽展於清波之上,靈動劃破水間寧靜。

  土右旗林草局相關負責人&&,將持續貫徹生態文明理念,推進濕地生態修復,讓這片“綠色明珠”永遠保持溫暖底色,成為候鳥年年眷戀的家園,為子孫後代留住鳥飛魚躍的生態福祉。(王彩娟 呂聰)

【糾錯】 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