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不是醫共體的專家及時救治,我這病可就越拖越嚴重了。”10月29日,在興安盟扎賚特旗新林鎮衞生院,王春林講述着他的就醫經歷。
曾經,王春林因擔心就醫遠、費用高而遲遲不願就診。如今,依託醫共體的雙向轉診機制,他在鎮衞生院初診後便無縫轉至扎賚特旗人民醫院完成手術,隨後又返回“家門口”的鎮衞生院安心康復,全程沒有重復檢查的奔波與花費。
王春林的經歷,正是扎賚特旗深化醫療改革、築牢健康防線的生動縮影。近年來,扎賚特旗將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作為一把手工程,打破資源壁壘,深化醫療、醫保、醫藥“三醫”聯動,把健康扶貧成果深度融入改革全過程,以制度創新為31.5萬群眾撐起健康保護傘。
“以前看病得跑到旗裏,路遠排隊不説,家裏的農活也得耽誤。現在鎮衞生院變成醫共體分院,專家經常來坐診,看病太方便了。”在扎賚特旗第一醫共體巴彥高勒分院就診的患者王維有感慨道。扎賚特旗打破原有分散的管理格局,在落實區、盟“六統一”要求的基礎上,細化人員、財務、考核等配套措施,將199家醫療衞生機構整合為2個醫共體,以旗人民醫院、旗蒙醫綜合醫院為牽頭總院,輻射25家鄉鎮分院及所有嘎查村衞生室,讓優質醫療資源持續向鄉村下沉。
醫療資源下沉讓群眾“看病近”,家庭醫生精準服務則讓群眾“看病準”。為讓脫貧戶、監測戶等重點群體得到靶向幫扶,扎賚特旗組建218個家庭醫生團隊,配備624名家庭醫生,針對高血壓、糖尿病等慢病患者及脫貧不穩定戶實行分級管理:一級患者由村醫直接干預;二級、三級患者由分院或總院醫師出具指導意見,村醫落實干預措施,從源頭避免“小病拖成大病、大病致貧返貧”。
“住院總費用8054元,醫保報銷後自費不到2000元,還不用跑多個部門。”在扎賚特旗人民醫院結算窗口,剛出院的徐海拿着清單仔細核對,臉上露出欣慰的笑容。這背後,是該旗醫保支付方式改革為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銜接提供的有力支撐。
扎賚特旗推行“總額包乾+DIP按病種分值付費”複合模式,設立醫保基金專戶實現“錢隨人走”;優化雙向轉診報銷政策,下級轉上級僅補差額,上級轉下級免付起付線,引導鄉村群眾優先在基層就診;將所有村級衞生室納入醫保定點,通過“村醫通”實現“兩病”(高血壓、糖尿病)用藥即時報銷,徹底打通鄉村醫療服務“最後一公里”。從“跑斷腿”到“一站式”,醫保服務的優化不僅讓群眾就醫負擔持續減輕,更讓脫貧戶、監測戶敢於看病、放心就醫,為投身鄉村産業發展卸下健康包袱。
“以前,一盒降壓藥要10多塊,現在統一採購後才2塊錢,藥效還一樣。”在扎賚特旗第一醫共體巴岱分院寶泉村衞生室,村醫林秀芝指着藥櫃裏的藥品説。扎賚特旗成立醫共體中心藥房和耗材庫,通過內蒙古自治區醫藥採購網集中帶量採購,壓縮中間環節,累計節約藥品成本15%、耗材成本30%,讓平價藥惠及千家萬戶。
為破解“以藥養醫”難題,該旗建立藥品耗材全流程動態監控機制,重拳整治商業賄賂,切斷利益鏈條;同時調整醫療服務價格,推動醫療機構回歸公益屬性。在一系列舉措的推動下,如今蘇木鄉鎮分院基本藥物配備達200種以上,村衞生室常用藥實現全覆蓋,群眾“小病有藥吃、慢病有藥續”的需求得到充分滿足。
村醫隨訪、醫保快結、平價藥滿櫃,扎賚特旗“三醫”聯動織就的健康網,不僅守護着群眾的生命健康,更以健康賦能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托舉起鄉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讓民生溫度在共建共享中持續升溫,為繪就産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鄉村振興畫卷增添了濃厚的健康底色。(記者 高敏娜 通訊員 律丙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