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以文化點亮城鄉煙火- 新華網內蒙古頻道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11/07 10:57:37
來源:內蒙古日報

內蒙古以文化點亮城鄉煙火

字體:

  11月4日,“大地情深”——全國優秀群眾文藝作品展演暨第二十屆群星獎頒獎活動在重慶市舉行,內蒙古自治區的音樂類作品《快樂那達慕》、廣場舞類作品《歡騰鄂爾多斯》,憑藉精湛的藝術水準和濃郁的民族特色,摘得群星獎。

  群星獎是中國群眾文藝領域唯一國家級政府獎,每三年評選一次。內蒙古兩件作品斬獲群星獎,正是廣大文化工作者深耕群眾文化領域、積極推動公共文化服務直達基層的生動實踐。

  “實施文化惠民工程,積極發展新型文化業態,把更多優質文化産品和服務送到群眾身邊。”如今的內蒙古,文化的力量根植大地,生長在廣袤的阡陌街巷、城市鄉村。

  盛夏之夜,千人合唱《保衛黃河》的聲浪劃破呼和浩特寶鼎廣場夜空,仿佛與母親河的波濤同頻共振。15支優秀群眾合唱團隊來自全區各地,他們在各地嘎查村、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報名,經過層層選拔,最終代表家鄉參賽,展示家鄉風貌。

  近年來,內蒙古積極構建多層次、覆蓋廣的群眾文藝組織網絡,形成以文化館(站)、群藝館、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為主體,各類文藝協會、民間文藝團隊、文化大院以及文化戶為補充的群眾文藝組織網絡。截至目前,全區建成118個文化館、1083個綜合文化站,以及上千家社會文化機構,共同形成一個深入基層的文化服務體系,成為群眾參與文藝活動、開展文藝創作、享受文化生活的廣闊平台。

  優質文化資源直達基層,落筆於一場場文藝活動。

  今年以來,內蒙古相繼開展了“舞動北疆”“唱響北疆”“四季村晚”“群星獎巡演”“百姓大舞&”“我們的節日”等群眾喜聞樂見、高質量的文藝活動,以文藝之美點亮百姓生活,生動呈現內蒙古各族群眾的新時代精神風貌。

  截至目前,“十四五”期間全區舉辦各類文藝活動20余萬場。

  群眾文藝的生命力,源於民間,長於沃土。《快樂那達慕》《歡騰鄂爾多斯》兩件作品誕生於基層群眾的生活實踐,根植於深厚的文化積澱。近年來,內蒙古自治區文化和旅游廳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工作導向和創作導向,高度重視群眾文藝創作培育和人才培養,推出了一批創作題材廣泛、緊扣時代脈搏、展現人民生活、表達群眾心聲,且具有濃郁的生活氣息和強烈的藝術感染力的群眾文藝作品。廣場舞類作品《森林中的考考樂》榮獲第十九屆群星獎。

  2016年以來,內蒙古組織開展了五屆群星獎評選活動,評選出音樂、舞蹈、戲劇、曲藝四個門類獲獎作品72個,其中,音樂類作品《美好家園人情厚》《富饒遼闊的阿拉善》、舞蹈類作品《暖·光》、戲劇類作品《壓糕面》、曲藝類作品《那達慕》,群眾合唱團隊鄂爾多斯市伊金霍洛教育合唱團、烏海市滿都呼合唱團分別入圍全國群星獎決賽,為豐富人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持續提升群眾文藝創作水平發揮了引領作用。

  在推動公共文化服務直達基層的過程中,內蒙古還積極利用數字技術創新文化服務方式,通過線上平台開展雲演出、雲展覽等活動,打破了地域限制,讓更多偏遠地區的群眾享受到高質量的文化服務。這種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服務模式,不僅拓寬了文化傳播渠道,更極大提升了公共文化服務的覆蓋面和影響力。

  隨着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不斷完善,內蒙古的基層文化生活日益豐富多彩,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和追求正在逐步實現。文化的種子在廣袤的內蒙古大地生根發芽,綻放出絢麗多彩的花朵,為構建和諧社會、促進民族團結提供了強大的精神動力。(記者 馮雪玉)

  原標題:“十四五”期間舉辦各類文藝活動20余萬場 內蒙古以文化點亮城鄉煙火

【糾錯】 【責任編輯:李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