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呼和浩特11月4日電(石毅)11月4日,內蒙古自治區政府新聞辦舉行新聞發布會,內蒙古自治區發展改革委發布內蒙古“十四五”規劃實施總體成就,五年前制定的各項主要指標總體進展良好,內蒙古經濟穩中向上,高質量發展邁出堅實步伐。
高質量發展實現“三個新躍升”
五年來,內蒙古牢牢把握高質量發展首要任務,綜合經濟實力、科技創新驅動、産業結構優化實現“三個新躍升”。2024年,內蒙古經濟總量突破2.6萬億元,時隔5年重新回到全國中游;“十四五”前4年GDP年均增速6.1%,高於全國平均水平;人均GDP突破11萬元大關,是全國平均水平的1.15倍。科技創新能力綜合水平首次進入全國中等創新地區行列,科技投入、科技産出、産業創新等關鍵指標增速位居全國前列。能源保供彰顯擔當,煤炭年産量穩定在10億噸以上,外送佔比穩定在60%以上;新能源發展跑出“加速度”,新能源總裝機達到1.35億千瓦,超過火電裝機,新能源新增裝機、總裝機、發電量均穩居全國第一。
生態屏障築就“三個持續向好”
築牢我國北方重要生態安全屏障是內蒙古必須牢記的“國之大者”。“十四五”期間,內蒙古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導向,推動生態環境保護與綠色低碳發展協同並進,生態環境綜合治理水平、綠色低碳發展成效、生態文明制度建設實現“三個持續向好”。“十四五”前四年,累計完成造林2202萬畝、種草8000萬畝、防沙治沙4319萬畝,規模均居全國首位,森林覆蓋率、草原植被蓋度實現“雙提高”,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積持續“雙減少”。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達到90.6%,黃河干流內蒙古段水質連續5年穩定在Ⅱ類優良水平。
民生福祉取得“四個顯著提升”
“十四五”期間,內蒙古堅持人民至上,用心用情用力解決好群眾的急難愁盼,推動人民生活品質實現“四個顯著提升”。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銜接效能顯著提升,基本民生保障水平顯著提升,基礎設施通達程度顯著提升,文化體育服務供給能力顯著提升。“十四五”以來,城鎮新增就業累計103.8萬人,城鄉居民收入差距縮小到了2.26,優於全國平均水平;全區基本民生保障標準全部達到或超過全國平均水平。綜合交通網里程達到23.8萬公里,自治區東西高速公路大通道全線貫通;民用機場達到46個,覆蓋全部盟市。
改革開放活力競相迸發
“十四五”期間,內蒙古堅持向改革要動力、向開放要活力,深度融入國內國際雙循環,推動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實現突破,向北開放重要橋頭堡建設邁上新&階。民營經濟增加值佔全區地區生産總值56%;營商環境不斷優化,全區政務事項支持全程網辦率從2020年的52%上升至97.4%,“一網通辦”“蒙速辦”成為優化營商環境的金字招牌。外貿進出口總額比2020年翻了近一番,中歐班列運行線路覆蓋國內22個省區市的64個城市,連接10個國家的22個終點城市。全區12個公路口岸實現海關、邊檢等部門監管信息“一體化採集、一站式查驗”。2024年,口岸貨運量達1.23億噸,創歷史新高,繼續領跑全國邊境陸路口岸。深入推進以人為本的新型城鎮化,全區常住人口城鎮化率從2020年的67.48%提高到2024年的70.73%,提前完成“十四五”規劃目標,戶籍制度改革深入推進,更多農牧業轉移人口實現“願落盡落、能轉盡轉”。
安全穩定大局持續鞏固
“十四五”期間,內蒙古始終高舉民族團結旗幟,統籌發展與安全,共同團結奮鬥、繁榮發展,鞏固了民族團結、社會穩定、邊境安寧的良好局面。平安內蒙古建設紮實推進,社會治安防控體系不斷完善,群眾對社會治安的滿意度較“十三五”提高7.8個百分點。堅決扛起糧食安全政治責任,全區近一半的永久基本農田建成高標準農田,這些高標準農田貢獻了全區73%的糧食産量;實施黑土地保護工程3767萬畝次,佔黑土耕地面積的85%;近五分之一的鹽鹼化耕地經過改造,從“不毛地”變成“希望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