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文旅集團通過營銷陣地搭建、網絡物流賦能、跨界合作聯動、展會經濟造勢、場景體驗滲透五大舉措和高校直供、金融賦能、展會搭橋三大渠道,讓以內蒙古特産和文創為主的“內蒙古好物”在上海落地生根,進一步推動“蒙品入滬”。

錨定核心陣地 構建好物品牌融合消費場景
營銷推廣,陣地為基。以上海進博會內蒙古展館為依託,內蒙古文旅集團將其作為宣傳展示內蒙古形象和推廣“內蒙古好物”的重要窗口。同步啟動上海“內蒙古好物”特産營銷中心,吸納40余家企業入駐,匯聚數百種精選的內蒙古優質農畜産品,為上海市民搭建起了解內蒙古的直觀渠道;在場景體驗方面,創新推出“暖城拿鐵”“冷極美式”等特色咖啡飲品,打造專屬“咖啡驛站”,實現內蒙古地域美食與上海本地消費偏好的有機融合。這些融合蒙滬兩地特色的創意産品,既契合現代都市人群對健康飲食的需求,更讓上海市民足不出“滬”,便能品味純正“草原味道”,有效提升了消費者的體驗感與參與度。今年,通過上海進博會和特産營銷中心營銷推廣,累計銷售各類産品400余萬元。
打通供應路徑 激活好物品牌線上推廣引擎
暢通物流,線上先行。為打破時空限制,實現“內蒙古好物”向上海及長三角消費者的高效送達,內蒙古文旅集團充分依託上海作為國際物流樞紐的區位優勢,在上海市嘉定區設立雲倉,構建起一套敏捷高效的倉儲物流網絡,並組建專業線上運營團隊,實現線上下單與線下配送的協同發力。該布局已實現核心産品“一件代發”及江浙滬皖地區“次日達”服務,有效破解了農畜産品銷售中的物流瓶頸;線上營銷同步發力,官方自媒體賬號在各平台發布視頻42條,播放量累計突破500萬次,粉絲數量達2.7萬人。網絡營銷與敏捷物流的雙重賦能,顯著提升了“內蒙古好物”的市場拓展效率。
深化滬企協作 拓展好物品牌合作新機遇
多企聯動,拓展渠道。內蒙古文旅集團以“資源互補、優勢疊加”為原則,與國內知名酒店集團——錦江國際集團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開啟跨界融合新篇章。今年5月,雙方就文旅産業融合發展、酒店品牌共建等多方面達成合作意向並簽訂框架協議。在農畜産品銷售推廣方面,雙方共同構建“線上+線下”的全渠道營銷體系,通過會員權益共享、聯合促銷等方式,實現“內蒙古好物”進“錦江”,拓展內蒙古優質農畜産品在長三角地區的消費市場;在內蒙古自治區駐上海辦事處、鄂爾多斯市駐上海聯絡處等單位的支持與幫助下,開展“內蒙古好物進學校、進機關、進社區、進企業”等活動,積極對接金融機構,聯合上海銀行、浦發銀行、交通銀行上海市分行等多家主流金融機構,啟動“農畜産品進金融系統”專項行動,依託“需求適配+資源整合”的核心策略,構建長效協作機制,豐富營銷場景,激發多元市場活力。

展會聯動發力 助力好物品牌強勢破界出圈
展會是品牌推廣的重要載體,更是文化傳播的關鍵窗口,內蒙古文旅集團精準把握上海展會經濟優勢,積極參與中華老字號博覽會、上海對口地區特色商品展銷會等重點展會,以“文化搭&、産品唱戲”的模式,實現“內蒙古好物”品牌影響力與市場轉化率的雙重提升。
在中華老字號博覽會上,組織多家老字號企業參展,既呈現手工鞣制羊絨圍巾等承載百年技藝的傳統産品,也推出駝奶蛋白粉、草原酸奶冰淇淋等符合現代消費趨勢的創新單品;在上海市對口地區特色商品展銷會上,多家“蒙”字標認證企業攜300餘款産品參展,每件商品均配有溯源二維碼,實現“從草原到餐桌”的全流程透明展示。兩大展會分別從“老字號煥新”與“對口協作”雙維度切入,全方位提升“內蒙古好物”的品牌影響力與市場滲透力,推動産品進入長三角主流市場。
深耕校園市場 培育好物品牌未來消費動能

年輕群體是文化傳播與消費升級的核心力量,內蒙古文旅集團着眼品牌長遠發展,啟動“內蒙古好物進校園”系列活動,走進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等12所上海重點高校,以年輕群體喜聞樂見的形式傳播草原文化、推廣“內蒙古好物”産品。活動期間,“內蒙古好物”在復旦大學、同濟大學、上海財經大學等高校打造“移動草原”主題校園體驗場景,展銷百餘款優質農畜産品。同時,“內蒙古好物”與高校後勤集團、校園商戶達成長期供貨意向,實現從“物産流通”到“資源互補”的雙向賦能,為品牌長期發展積累了堅實的年輕消費群體基礎。
從線下陣地搭建到線上雲倉布局,從跨界合作聯動到展會品牌發聲,從校園場景滲透到文化深度傳播,內蒙古文旅集團以多元化舉措,推動“內蒙古好物”深耕上海、輻射長三角,實現了特色産品的市場拓展,更好地賦能蒙滬兩地深化區域協作與文化交流。(任東月 李文傑)

